从小看大,三岁看老。一个人的脾性的养成,在很小的时候,加以雕塑与培育,是十分关键的,也是十分重要的。小的时候,一个人形成了什么样的三观,会对其一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并且,好多性格方面的东西一旦形成,就具有稳定性和不可逆性。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睿智的长者,对孩子的教育,注重从小抓起,从娃娃抓起。因为他们知道,心性的养成,最易塑造的蒙童时期。这个时候,孩童都像一张白纸,可以书写最美妙的文章,可以描绘最美好的图画。
当然,孩童时期,如果教化缺位或者引导不当,也会让孩子幼小的心灵,沾染上恶的习气,被社会大染缸染得乌漆麻黑,成为人渣,危害社会与他人,殊为可惜。孩子没有原罪,变坏的孩子,根源并不在于其天生就是坏种,没有人一生下来就是邪恶的。鲁迅先生的保护孩子的呐喊,至今仍然令人警醒、振聋发聩。
《易经》说:“蒙以养正圣功也”。蒙童时代应培养纯正无邪的品质,这是造就圣人的成功之路。强调的是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因为小孩刚出生还懵懵懂懂,要有养成的教育,要从小养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引导他的善心、善言、善行,扎好德行的根基,这是世间最伟大的功业。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人与树木,有相通的地方。当树枝还是幼芽的时候,就要有意识地加以呵护,必要的时候,还要用一根笔直的木根绑扎在幼枝上,以免幼小的树枝被风吹弯吹折。小孩子的稚嫩而弱小的心灵,也需要大人的精心呵护,要注意避免被不良的人所引诱,沾染上不良的坏习气。小的时候,不加以注意,不用正确的东西加以引导,及至年长,就会习惯成自然,再想纠正就很难很难了。
因此之故,一个人在幼童时代的经历与受到的教育,就显得十分珍贵与重要了。我们经常说,要练好童子功,其道理就在于,小的时候受到的教育和训练,会浸入到一个人的骨髓和血液,会自然而然地成为一个人为人处世的习惯与下意识。小的时候,养成的说话的腔调,做事情的方式方法,想问题的切入点与关注点,甚至穿衣吃饭的爱好与偏向,都会伴随一个人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