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同事就收到了来自家长的一长条短信,同事苦笑着调侃自己的情况:“哎,一大早,你看,就收到了这些短信,我的结节能消么?”我心想:是啊,现在还有谁没有结节?都是情绪惹的祸呀!
孩子这么可爱,怎么会让老师和家长如此头疼呢?这些个别孩子,班级里只需要有那么一个,真的就够你头疼的。小洋就是这样的孩子。最近他三天两头被叫到办公室里。就在前天,班主任王老师才和他的家长联系过。原因是小洋因为觉得班级中的一位女同学对他不是太友好,于是就大咧咧地做到了对方的身上。小女孩肯定是要反抗的,于是就用铅笔戳了小样的手臂。说是戳了,但根本没有什么痕迹,可见十分轻。就这么一下,使得小洋的脾气一下子上来了,气愤直冲脑门,握起拳头,就往对方女孩的腹部砸去。文弱的女生倒地,抱腹委屈地哭了。其他小朋友纷纷来报。
王老师将小洋叫到了办公室里。依旧是语气平和地对小洋说:“怎么回事?你说说看为什么要这么对待小静呢?”小洋不说话。但我知道其实他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很多调皮的孩子就是这样,在和老师沟通时意识到自己成为上的不是,但是一转身就又是忘了。事情一发生王老师第一时间安抚了受伤的女孩,并且向对方家长表示了歉意,多放家长也没有太为难老师。这之后便是和小洋妈妈沟通,孩子妈妈表示知道了,会回家再教育一下孩子的。这之后的早上,于是王老师就收到了小洋妈妈的后续感想。“王老师,昨天呢,放学的时候,小琪妈妈在学校门口找我了。昨天小琪跟她告状,说小洋非要跟他玩游戏,他不愿意,然后两个人拉扯了。小洋把他手背上抓破了一道,这个呢,我也看到了,的确是破了一点。然后他妈妈还说呢,这其实一点小伤口是本来也没想找,但是呢,小琪又跟他说过,小洋经常在中午吃饭的时候,抢走了学校发的一个小面包。”接着又说道:"但是呢,我感觉,小琪妈妈还是不是很满意吧。像这种情况,他们两个小孩在学校里面,你就这么八九岁的男孩子有一点磕碰,我个人认为其实是应该算是正常的吧。麻烦老师以后,稍微注意,让小洋离小琪同学远一点吧,也看出来了,那个小孩比较内向的,可能就是也有点怕小洋。我相信小洋以前肯定是有过欺负他这种行为的。后又总结道:“就是昨天这两件事情下来呢,我发现小洋他完全没有任何进步和改变。事情一多一杂,我也不知道怎么处理这些事情了。你说这些事情小嘛,他也不小。那你说这些事情大,倒是也没有到把人家弄受伤这种程度。但是对方家长肯定是心里不舒服的。小洋总是拿别人一块橡皮啦,强行交换一个什么东西啦,玩闹过程中把人家推倒了,或者说撞了一下。这种事情如果放我身上,我也会很不舒服的。但小洋这种行为,我也从来没有放任不管。只要是我知道的,我肯定是严肃处理的。打也打过,骂也骂过,道理也给他讲过了。这小孩就是油盐不进。我现在也不知道怎么处理了,每天自己工作也很忙的,每天还要再处理他这些事情。”
家长希望老师能够把调皮的孩子,课间时放到自己的身边来。老师有时间时,一个人还是能够妥善处理的。但是人一但多起来呢?又该如何处理呢?无疑两者都遇到了困难。但我想说,这么不省心的孩子,他的很多行为都在告诉我们一个信号,即我得到的爱不太多。
在和小洋的聊天中,虽然他只是对我点头摇头。我发现他们家有还有一个妹妹呢。他和妹妹的关系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妈妈也一直表扬妹妹。从而我推断他的这些小问题其实和他的家庭很有关系。再加上妈妈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也十分劳累,可见平时能够将两个孩子的日常生活打理好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更别说是再进一步地陪伴和教育。工作的忙碌,也让这么母亲向老师发出了救援的信号。
我们的孩子真的这么不省心么?我想我们得回到自己的行为上来思考这一问题。
首先,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多个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例如,在幼儿期,孩子可能会因为好奇心强、探索欲旺盛而表现出一些“不省心”的行为,如经常翻东西、破坏玩具等。青少年期是另一个“叛逆”的阶段,孩子可能会因为追求自我认同、挑战权威而表现出不合作、不服从的行为。
其次,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果家庭氛围紧张、缺乏沟通或存在不良的家庭教育模式(如过度溺爱、过度严厉等),孩子可能会表现出不省心的行为。家庭中如果父母的行为习惯不良,或者缺乏对孩子行为的正确引导,也可能导致孩子的不省心。过度溺爱会使孩子缺乏自我约束和责任感,而过度忽视则可能让孩子感到无助和沮丧。这两种极端的教育方式都可能导致孩子的不省心。
再者,学校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对孩子的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如果学校教育过于注重分数、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或者教师对孩子的管理方式不当,都可能导致孩子的不省心。同伴关系也是影响孩子行为的重要因素。如果孩子在学校中受到同学的排挤、欺凌等,可能会产生不良情绪和行为。孩子也可能面临来自生活、学习、社交等方面的压力。当这些压力超过他们的应对能力时,他们可能会表现出不省心的行为。
此外,社会环境对孩子的行为也有一定影响。如果社会风气不良、道德观念淡薄,或者孩子接触到不良信息,都可能导致孩子的不省心。
最后,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其独特的性格、兴趣和需求。如果孩子的个性较为独立、自主,或者对某些事物有特别的兴趣和需求,可能会表现出不省心的行为。孩子的自控能力、情绪管理能力等也是影响其行为的重要因素。如果孩子的这些能力较弱,可能会更容易表现出不省心的行为。其中,当孩子缺乏明确的规则和界限时,他们可能会感到困惑或无助,从而表现出不省心的行为。建立清晰的规则和界限有助于孩子理解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可接受的。
因此,要解决孩子不省心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这包括关注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营造良好的家庭和学校环境、加强社会教育、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等。同时,也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