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布伯的《我与你》,一本极薄的册子,我至今没读完过,感觉十分晦涩。倒是在听其他课程是,逐渐理解了一点点。
所谓“我与你”的关系、“我与它”的关系,其实有一些像灵修书籍讲的是否“全然当下”。
我们和一个人交往,如果我和他交往是为了某天能用上这个人,那么构建的就是“我与它”的关系。如果我和他交往,每次交往都是全然在当下相聚,不为了什么,那么构建的就是“我与你”的关系。
我们每天努力工作,如果我工作的目的就是拿到薪酬、升职,那么我和工作之间的关系就是“我与它”的关系,工作只是我通往某个目的的工具。而如果我由衷喜欢工作,工作努力却与薪酬、升职无关,构建的就是“我与你”的关系。
孩子们每天坚持学习,如果学习的目的就是考到好学校,那么他和学习之间的关系,就是“我和它”的关系,学习只是通往好学校的工具。而如果孩子由衷地喜欢学习,与是否考上好学校无关,那么他和学习之间构建的关系就是“我和你”的关系。
构建“我和你”的关系,人与人之间每一次相遇都是滋养,人和工作之间相遇都是幸福,人和学习之间相遇都是陶醉。构建“我与它”的关系,一切与我们相遇的人、事、物,都变成了工具,未达成目的前,绝无滋养、幸福可言。
这就是我对“我与你”关系的理解。不知对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