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多么盼望过年,眼巴巴地盼望着,一天天用手指头掰着数,到啥时候就是过年了。过年时,才会做一大桌子的好菜,也有一身新衣服穿呀!
腊月三十那天早上,鞭炮噼里啪啦地炸个不停,清脆的吉祥的鞭炮声将我从睡梦中唤醒,我一骨碌爬起来,揉一揉朦朦胧胧,惺惺忪忪,迷迷糊糊的眼睛。
整个白天都是忙忙碌碌的,转来转去的,手脚不停的,为的就是那一顿丰丰盛盛,满满当当的一大桌子年夜饭。
妈妈把整个猪脑壳,鸡子,鸭子,鸡菌,香肠,猪肝,牛肉都拿出来,用热水在大黄钵里仔仔细细地清洗好几遍。
妈妈找到一小袋米粉。用明晃晃的闪着凛凛寒光的菜刀,剔下一块猪肉,在木头砧板上,小心翼翼地切成细细的长条形状,肥的瘦的都混合切在一起,把切好的猪肉摆放到中等的白瓷碗里,洒上一些洁白细碎的米粉,放点食盐,辣酱,酱油等作料,倒入少许的凉水,用筷子搅拌几下,抄来抄去,就等着下大锅去蒸了。
妈妈用同样的方法,又做好一碗蒸牛肉,蒸骨头。在那艰难困苦的岁月里,如果没有牛肉,我们就去捡别人都不要的牛尾巴,拿来做菜吃。
妈妈总是喜欢剁瘦肉丸子炖火锅。把猪肉切成一长条一长条的,不要挑肥拣瘦的。一手握一把明晃晃的寒光逼人的菜刀,一上一下,轻轻地,均匀地,稳重地剁下去,反反复复,从左边到右边,翻个身儿,还是不停地剁。
把洗干净的刨过皮的姜,蒜头放到猪肉里,洒一些食盐和淀粉,一古脑儿地剁个稀烂稀烂的。
妈妈洗一下手,拿出一个圆形的大盘子,抓一点肉馅,双手像搓汤圆一样,把肉馅搓成一个个圆溜溜的瘦肉丸子,十分可爱,十分有趣的样子。
把冷水烧得沸腾起来,一嘟噜一嘟噜地冒着气泡儿,把瘦肉丸子一个个下到大锅里。过一会儿,再下几块白嫩嫩的豆腐,一些白菜叶子,放进各种各样的作料。
爸爸抡起沉重的斧头,去劈一根根粗木头棒棒。
我就去灶台后着火,划着了一根火柴去点草把子,草把子燃烧了,我就把木柴一根一根地塞进灶膛里去,我经常用火叉,火钳去拨弄木柴捧棒,让火烧得更旺一些,火舌吐得越来越长了,火苗嗖的一声窜出来有半米高,它们发出毕毕剥剥的声响,十分快乐,十分兴奋的样子。
妈妈把猪脑壳,鸡子,鸭子,鸡菌,猪肝,香肠等,连同三碗蒸菜,放到大铁锅里,掺上几大瓢清水,我们坚持不懈,不辞劳苦地煮将起来,一煮几个小时,煮得热气腾腾,沸沸扬扬,香气四溢,我们的涎水都要淌出来了!
煮好后,妈妈将这些荤菜捞起来,在砧板上细细地切好,装进一个个圆形的大盘子里。
妈妈宰好一条活蹦乱跳的鲫鱼,或者鳊鱼,或者草鱼,在大铁锅里使劲地煎,把鱼儿煎得两面焦黄焦黄的,大个的鱼泡,鲜红的鱼籽,妈妈煎的鱼是最好吃的,麻辣爽口,香气扑鼻。妈妈每年过年总要煎鱼,图的就是”年年有余”的好彩头。
小菜一般是煎豆腐,炒竹笋等,满满一大桌子好菜,我们大吃大喝,狼吞虎咽,吧唧吧唧的咀嚼声十分响亮,不绝于耳。我们嘴上冒油,肚子吃得圆滚滚的,像个硕大的南瓜一个样。多么幸福的年夜饭!多么令人难忘的年夜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