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成〈中庸〉学习笔记25》
今天是己亥年丙寅月辛卯日,正月十九,2019年2月23日星期六。
上一节,船山强调重大社会事件的关切性,反对为了将关切转移到思想论战层面,进而将社会事件降格、乃至于降格至"平常无奇"的做法。
那么,朱子为什么这么做呢?
船山给出了他的解释。
船山的这样一种基于同情的理解,是我们衡量一个人的思维和心性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
从我个人感情上来说,朱子是我开始踏出自省之路的重要启蒙人,2014年那个冬天的清晨,正是因为翻开朱子的《四书章句集注》:"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映入眼帘,正是这一句"诚,就是不自欺",使我幡然醒悟!自此痛下决心,立下自强的志向。对我而言,这是永生难忘的经历,也是永世难以抹去的感情。其二,朱子是我为学途中重要的导师之一,上海图书馆二楼阅览室,悬挂着一幅字,是朱子的话:"学者读书,须是于无味处当致思焉,至于群疑并兴、寝食俱废,乃能骤进",结合他在《大学》中给出的方法论,即"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意思是说,功课做足,比如做足九年之学、一万小时,时间到了就会豁然贯通,对于事理的现象和原理、隐微的和形式的都能看透,从此就能够掌握和运用我心的功能作用,从方法到实践直至运用和成效,真正做到明了了!这一指导,实实在在地解决了我的问题:焦虑和急躁。这使我耐下性子,摒除杂念,抱定滴水穿石的信念,安于学习。这样过了三年之后,我读诸葛亮的《诫外甥书》说:"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那是一种心照不宣的相视一笑。
从船山的同情式的理解,到我极其私人化的感情,都对朱子的动机抱着极大的兴趣。
当然,诚如我师教导的:"前人著书立说不是为了圈粉、不是为了让你跪倒膜拜的,每一个圣人伟人无不希望后来者汲取他的力量,站起来,站上他的肩膀,超越他。"
张汝伦老师在《现代西方哲学纲要》中写道:"超越,不是胜过而是扬弃"。怎么理解这句话呢?比如说,今天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不是因为胜过了李白、莎士比亚和托翁,而是因为他是持续迈向文明的时代之子。
汲取、站起来、超越,这三步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样式,它告诉读书人:莫要妄自尊大,莫要妄自菲薄,把目光投向文明,将学问贡献社会。去爱!去经世致用!去大胆创新!
明天继续。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中庸>》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张汝伦老师诸书》张汝伦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