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对于岐伯的这句话,有很多不同的解释。东垣老人是这样解释的,他说阴精所奉,是说脾胃和畅,水谷之气上升,输布全身,生长之阳气占主导地位(春生夏长,春夏阳气盛),人就长寿。阳精所降,是说脾胃之气不和,水谷之气下流,精微物质都排泄出去了,收藏之阴气居主导地位,人就短命。这是脾胃不养而致病的第二原因。
又引《六节藏象论》曰: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凡十一脏者,皆取决于胆也。夫胆者,少阳春生之气,春气生则万化安,故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胆气不升,则飧泻肠澼不一而起,此病从脾胃生者三也。
《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 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凡十一脏者,皆取决于胆也。”仓廪是形象的说法,实际上是指生命所需的能量和营养,也就是说,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等脏腑,是维持生命的根本,人体所需的营气精微物质都要通过这些脏腑输布全身脏腑经脉。营气属于至阴之气,与土气性质一样。五脏六腑的运行都依赖胆气的发动。
东垣老人在《脾胃论》中不是完整引用内经原文,而是节录,为了方便理解,我们来看看内经的上下文,根据内经的说法,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通于秋气;肾者,封藏之本,精之处也,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通于春气;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通于土气。心气为阳中之老阳,肝气为阳中之是少阳,肺气为阴中之老阴,肾气为阴中是少阴,脾与六腑之气为至阴之气。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内经把五脏六腑十一脏分成了六类,心肝肺肾四脏各为一类,脾脏和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五腑合并为一类,胆腑又单独为一类。
东垣老人这样理解这段经义,他说,胆气为少阳春生之气,春气产生,万物化育才有可能,胆气发动,其他各脏腑才能正常运转,如果胆气不升起来,就会不同程度地出现飧泄(大便泄泻清稀,完谷不化,肠鸣腹痛,脉弦缓)、肠澼(暴痢、便血)的现象。这是脾胃不养导致疾病的第三个原因。
显然,东垣老人实际上是把胆也归入脾胃一类的,即六腑的功能实际上都与脾的运化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