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读的虽然慢,但今天已经来到了第四章,学习者差异与学习需要,今天呢,主要了解关于智力的基本知识。第一部分,用语标签。在提到标签的时候,我们会对标签有一个不太好的看法。教师、父母、同学甚至学生自己都可能会把标签看作一个不可改变的特征。同时,标签也常常被错误地用来解释学生的行为。所以,标签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是一种侮辱,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上来说,诊断性的标签也会带来一些突出的方案,它们也有可能会帮助到学生。
在以人为本的语言当中,感触比较深的是?语言重心的不同带来的强调的重点是不同的,比如学生有智力障碍,而非有智力障碍的学生。一个儿童有生理缺陷,并不是一个残疾儿童。儿童被诊断为患有自闭症,而非自闭症儿童或自闭症患者,所以以人为本的语言。能够更准确地呈现出个体最为重要的方面。
在第二部分当中,介绍了智力包含的三个主题,一、学习的能力,二、个体获得的所有知识,三、成功适应新情境和一般环境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了智力的概念,并强调了高级思维过程及有能力进行演绎与归纳推理,抽象思维,使用类比及整合信息,并能将上述能力应用到新的维度。总结下,智力既是一种静态的知识和不断积累的动态知识,也是一种能力,包括学习的能力和适应新的环境和一般环境的能力。在雷德蒙卡特尔的智力理论当中,他认为有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流体智力指心理效率和推理能力。流体智力的神经基础与大脑容量的变化、髓鞘化,多巴胺受体密度与大脑前额叶的加工能力有关。因此呢,流体智力会随着大脑的发展而上升,在22岁达到高峰,然后随着年龄逐渐下降,流体智力对疾病非常敏感,容易受到损害。相反,晶体智力则指的是在特定文化情境中应用恰当的问题解决方法的能力。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运用流体智力,并以此发展出自己的晶体智力,但是在生活中许多任务的解决,同时也需要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多元智能理论,在生涯规划教学中进行了测试,八种智能,一个人可能在一个或多个领域内都具有优势,或者是劣势。基于多元智能的教学方法,用于识别那些处在失败危险中的学生,并促进他们才能的发展,效果非常有限。
但是,多元智能在学校中的应用,这两点启示还是比较有效的。首先,教师应当谨慎对待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并针对每个学生制定差异化的教学。其次,教师在教授任何学科技能或概念时,都应当采取多种恰当的方式,并不是每一次都用八种方式。每一个有价值的信息都有多种不同的表征方式,也适用于多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另外,对信息的理解可以通过词汇、图像、动作、图表等多种方式表达。所以,教师可以用这两个重要的启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