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第一卷 周纪一
【原文】
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有言曰:'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
对曰:“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
文侯曰:“先生临事勿让。“
克曰:“君弗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
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
李克出,见翟璜。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
克曰:“魏成。“
翟璜忿然作色曰:“西河守吴起,臣所进也;君内以邺为忧,臣进西门豹;君欲伐中山,臣进乐羊;中山已拔,无使守之,臣进先生;君之子无傅,臣进屈侯鲋。以耳目之所睹记,臣何负于魏成?“
李克曰:“子之言克于子之君者,岂将比周以求大官哉?君问相于克,克之对如是。所以知君之必相魏成者,魏成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师之;子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恶得与魏成比也!“
翟璜逡巡再拜曰:“璜,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
【译文】
魏文侯问李克:“先生曾经说过:‘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现在我选相不是魏成就是翟璜,这两人怎么样?”
李克回答说:“下属不参与尊长的事,外人不过问亲戚的事。臣子我在朝外任职,不敢接受命令。”
魏文侯说:“先生不要临事推让!”
李克说道:“国君您没有仔细观察呀!看人,平时看他所亲近的,富贵时看他所交往的,显赫时看他所推荐的,穷困时看他所不做的,贫贱时看他所不取的。仅此五条,就足以去断定人,又何必要等我指明呢!”
魏文侯说:“先生请回府吧,我的国相已经选定了。”
李克离去,遇到翟璜。翟璜问:“听说今天国君召您去征求宰相人选,到底定了谁呢?”
李克说:“魏成。”翟璜立刻忿忿不平地变了脸色,说:“西河守令吴起,是我推荐的。国君担心内地的邺县,我推荐西门豹。国君想征伐中山国,我推荐乐羊。中山国攻克之后,没有人去镇守,我推荐了先生您。国君的公子没有老师,我推荐了屈侯鲋。凭耳闻目睹的这些事实,我哪点儿比魏成差!”
李克说:“你把我介绍给你的国君,难道是为了结党以谋求高官吗?国君问我宰相的人选,我说了刚才那一番话。我所以推断国君肯定会选中魏成为相,是因为魏成享有千钟的俸禄,十分之九都用在外面,只有十分之一留作家用,所以向东得到了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这三个人,国君都奉他们为老师;而你所举荐的五人,国君都任用为臣属。你怎么能和魏成比呢!”
翟璜听罢徘徊不敢进前,一再行礼说:“我翟璜,真是个粗人,失礼了,愿终身为您的弟子!”
【材料解析】
上述材料中,魏文侯要任命魏成或翟璜为国相,于是想听听李克的意见。李克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了一系列选择标准,让魏文侯自己去选。为啥这样做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只要李克推荐某个人,反对另外一个人,那另外一个人必然跟他结下梁子。同时如果选错了,还容易被魏文侯猜忌,误认为暗地里结党营私。所以他并没有明确赞成谁,反对谁。
幸好没有明确说赞成谁,因为魏文侯问完李克的话后,翟璜后脚就急着问李克,相国的人选是谁。翟璜听李克没有推荐自己,顿时非常生气,结果李克将他和魏成推荐的人进行比较,说了一番道理,翟璜最终心服口服。
那么魏成和翟璜推荐的人有什么特点呢?
魏成推荐了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这三个人都是儒家门徒,他们都成为了魏文侯的老师,身份显赫,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没有实权。
翟璜推荐了什么人呢?吴起、河西守将,拥有兵权,管理军队的。西门豹,治理地方的一把好手,管理老百姓的。乐羊,灭掉中山国的大功臣,国内声望很高,开疆拓土的。屈侯鲋,魏文侯其中一个儿子的老师,管君的。翟璜推荐的这几个人,都位高权重,管民,管军,管君都有。表面上翟璜为国君魏文侯推荐了许多能文能武的人才,实际上可以看得出这是他在国家要害部门安插了自己的人。
推演一下。如果魏文侯选用魏成作为国相,最多是位高,但权不重,对基层的把控不足。但是如果选用翟璜,那么翟璜不仅在重要岗位有自己的人,而且自己还拥有相权,这样下去,国君迟早会被架空。尤其是魏文侯其中一个儿子,他的老师还是翟璜推荐的,以后那更能一手遮天了。
所以说,当魏文侯询问李克,翟璜和魏成谁最适合当国相时,他通过一套标准暗示了魏文侯。这样既不得罪魏文侯,同时也没有得罪自己的伯乐翟璜,更重要的是变相提醒魏文侯要想办法制衡翟璜,否则将来后果不堪设想。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除了李克,魏文侯就没有其他人可以询问的吗?我想并非如此,魏文侯之所以想听听李克的意见,主要是为了试探看李克将来会站在哪一边。而当李克听魏文侯这么一问也隐隐约约感觉到一点,所以综合多项因素,李克才有了那一番话。
不过抛开这些东西,单从李克回答魏文侯的方式来看,有这么几个好处:
1、没有明确说出自己最佳的人选,这可避免领导认为你暗地里结党营私。
2、可以避免说出领导不喜欢的人。假如让你选张三和李四,你毫无城府结果选李四,而李四恰恰是领导讨厌的员工,那这样就尴尬了。
3、利用说出来的标准,可以刻意引导领导向某个方向去决策。这样就算结果不尽人意,领导也没办法找你当替罪羊,因为你什么都没有说,其他候选者也不会怪罪你。
4、避免直接说谁谁,得罪另外一方。因为人事任免权和家事继承是最敏感的话题,弄不好就跟别人结下梁。比如当初刘备想立刘封为接班人。于是把立刘封的想法告诉了诸葛亮,征求诸葛亮的意见。诸葛亮借口这是刘备家事,不肯表态。刘备又征求关羽的意见,关羽直接回答说:“兄长自有子,何必立螟蛉?”就这样关羽为了维护阿斗,反对刘备立长子刘封为接班人,彻底得罪大侄子刘封。后来关羽被孙权偷袭,大意失荆州的时候,率领残部向上墉走去。这个时候的刘封,本来应该派兵接应关羽的。刘封觉得关羽一直不待见他,选择了按兵不动。关羽迫不得已向刘封呼救,刘封认为关羽不需要他的时候,就说他是“螟蛉”。现在需要他救命了,才想起他,就继续装聋作哑,结果关羽被孙权斩杀没有去相救。
材料中很搞笑的是,翟璜听见李克没有推荐自己时,非常生气,后来又服软。原因在于李克点醒了翟璜,因为他也知道自己推荐的人和魏成推荐的人相比有什么特点,哪怕是无心的,也存在造反的嫌疑,所以知道自己在鬼门关走了一圈。
如果李克推荐的是翟璜,那么在魏文侯的心中,他们结党营私会成为定局,魏文侯势必会想办法打压翟璜的势力。而李克那一番话其实是救了翟璜,所以翟璜前后的态度才有180度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