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匆匆忙忙七八十年,有效工作时间三四十年。我们不能同时做好很多事,一生做好一件事不错了。观察研究这大众人生,身过半百,找不到方向,对自己不满意的人随处可遇。究其原因,没有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培育自己的专长上,没有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方向。
有的人选择做了老师,工作一旦熟悉,就难于再精进。甚至十年下来停在一个水平上,靠着累积的经验,做着重复的工作。再做十年,临近退休,年龄增加了,水平依旧,我们的教育生态中就难处名师。而那些名师却过着不同凡响的人生,他能根据自己与生俱来的天赋,有的天赋异禀,有的很普通,但是他能都能瞄准一个方向,日日精进,年年深耕,每天也是24的时间,但是每天却过着不同凡响的日子,研究自己的工作,研究怎么度过自己的人生,研究自身价值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拥有这种意识的人只是少数。
有的人也选择了教师,干了三十年,终是度过了普普通通的一生。到头来发现方向走错了,很吃力地过着每一天,工作没有突破,每天汗流浃背,依然一地鸡毛。禀赋和职业要求没有配对,精力和时间都耗费了,累积的经验却不能被公认。
我见到做老师很幸福的人,他能每天有着很轻盈的生命状态,那就是说明他们找到了自己的生命成长的方向。我也见过做老师很痛苦的人,每天拖着疲惫的身躯,这顾不上,那没时间,活在疲惫和叹气中。这就是选择错了生命成长的方向,自己禀赋和职业要求没有配对,而是用一生有限的工作时间来弥补自己的短板,那个隐藏的禀赋却没有用,浪费了。不是努力就会成功,努力的前提是禀赋和职业要求要配对,这种努力才有意义。
同样是努力,禀赋和职业要求配对的人是在扬长,在培育专长。而禀赋和职业要求不配对的人却是在补短。一个是把时间和精力做好了专长,而另一个是把时间和精力用在了补短上。专长是在创造价值,而补短不知道在干什么,迷迷糊糊一生就过去了。
我们一定要知道自己的禀赋,按照这个去选择与之配对的职业。
有方法吗?有。
干工作感觉容易,上道快,感觉有乐趣,有满足感,就是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