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天锻炼,今天上班。
古典《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精选摘要(八):
《功利学习法:学得更好,却学得更少》:
更好的方法是先选书——先看书评,中文的看豆瓣,英文的看国外亚马逊的评论,一般很有用。平行比较几本书,选择一本。然后再看目录,一般的购书网站都有。大概知道书的内容和框架,有时候有趣的序也值得一读。最后再看具体章节。直接切入重要的章节,系统学习则从目录开始看。这样的确会用大概15分钟时间来选书,但是比起你在一本无用的书上花好几个小时,是不是认知效率提升多了?有人会说,从第一页开始读不是更加系统吗?第一,如果你脑子里面没有框架,看完全书也不可能有框架。如果把系统比作大象,你的认知和记忆区间是手掌,仅凭直线型地看书希望摸出系统就如盲人摸象,如果你脑子里没有全图,增加再多细节也没有用。第二,也许你没有配置更加系统的认知资源和时间,很多书半途而废,可能更加不系统。极其功利地读书,按需分配地读书,不从第一页开始读书,有了目的性、认知资源以及带着问题读的三个筛子,要读的书应该会少75%,阅读速度至少会提升一倍,那样就不会有太多知识烦扰你了。为什么很多人做不来?因为人的大脑是一个认知吝啬鬼,我们本能地选择最简单、最不耗脑子的方式,那就是拿起一本大家都在看的书说:“读点儿书总没有错,大家都在读。”像巴甫洛夫的狗一样寻求阅读奖赏。而功利的读书法在获得阅读奖赏之前选择了延迟满足——先找到目标,调整好资源,带着问题进入。就这三步骤,就让你跑赢90%的人。好的方法,都是逆人性的。
——每天一句:“汪涵:‘我的所有语言灵感都来自书本,主持是我的爱好,作家是我的梦想……读书不在于多寡,也不在于快慢,而在于读完之后有没有下定决心去用……如果一个人能践行读到的每本书中的一句话,那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如果能有一句话,由始至终贯彻自己的一生,甚至比读万卷书要强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