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特级教师张庆说:“学语文与熏锅屋类似。学语文是个慢功,是个长期训练、积累的过程。尽管学生千差万别,但只要发育正常,与生俱来便有一种学习和掌握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潜能。入学前的儿童,日常交际用的口语已基本具备。哪儿来的?主要靠家庭的熏陶,是在一天天、一年年的口语交际(听和说)的过程中掌握的。从来没有见哪个母亲教孩子喊‘妈妈’时,先讲一通什么是‘妈妈’。遗憾的是我们学习书面语言却违背了‘熏’的规律,没有引导学生下苦功去读去背去写,而是一课一课的去讲,去条分缕析。想想,你自己的读、写能力哪儿来的?是教你的老师讲出来的?不是,是你自己在大量的长期的读与写的实践中形成的。”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越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越是应当多读课外书。每本书,每篇文章,都为读者展现出一个崭新的天地,使他们开眼界,长见识,受熏陶(其中自然包括语言)。智力越是低下的学生,越应当多为他们打开一些认识周围世界的窗口——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窗口就是书。
学习语文,仅靠课本那点“烟火”熏,远远不够;要靠大量的课外读物去熏。
“耳濡目染”其实讲的就是熏锅屋。语言这东西,读多了,听多了,就会印在脑子里。但是,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一段话,真正过目不忘、过耳不漏的是几乎没有的,必须经过多次反复,才能记得住。于是人们就想出了另一个办法——做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笔记是熏锅屋的一个重要方法。我把我的笔记本儿称作我的第二大脑储存库。记下来,再时常翻翻,慢慢地,就会移植到自己的大脑里。移植不过来也无妨,用的时候再去找。
学语文是一辈子的事,只要天天读书、读报,就是天天在“熏锅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