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一本新的书,名字叫《相约星期二》。我不记得是在哪里找到的这本书了,也不知道该怎么给这本书的体裁进行分类,我摸不准它算是散文还是小说,就这么读了下去。最近读完了,来做个简单的记录,好让每一次的阅读都留有痕迹。
不管对世界的态度如何,从出生到死亡,是每一个生命都要走过的路程。这无可争辩,无可反驳。尽管也听说过些奇闻怪谈,我依然相信:人,都是要死的。那么,一个人将死之时,他会想对活着的人说些什么?有哪些忠告?这大概就是《相约星期二》要讲的故事。
一个毕业多年的学生,听说了大学的老师生命即将走到终结,再次回到他的身边,聆听他的忠告,上完这最后一堂课。也许从老师将死之人的身份来看,这本书或许是在探讨关于死亡的命题。而我,愿意把这本书的主题总结为“回归”。
学生毕业多年,再次回到老师身边,是一场回归;而老师走完了他的一生,独自一人迎接死亡,未尝不是一种回归——死亡是一种归宿的说法并不罕见;而作为学生的米奇,在老师的指引下,一点点找寻人生的意义,和自己相离已久的弟弟重新建立联系,同样是一场感情的回归。所以说,人生路漫漫,我们走了那么远,都是在找寻一条回家的路,这是回归。但人生绝不是一场绕着原点无意义的转圈圈,重新归来的我会比以往更丰富,记得高中毕业的时候老师说:“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但看过不同风景的我,归来时,已不愿再做少年。少年拥有的只有青春,而归来的我眼中满是阅历和沧桑,我会有一堆的故事,能够讲给真正的少年听。
那么,在归来的路上,是什么让我们迷失?米奇经常会看新闻,这与他的工作相关。新闻中总是有不好的消息,有罢工、有暴力行动、有意外伤害,还有不那么让人满意的审判。在米奇去上最后一节课的时候,他拿起桌上的报纸,报纸上是两个儿童在玩父亲的枪时被打死,一个死婴在垃圾箱里被发现。是谁让两个儿童能拿到枪?死婴出现在垃圾箱前又发生了什么?这些问题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伤害和死亡每天都在发生,我们每天都面临着危险,承受着不公,以及对这些的恐慌。莫里的课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一步一步,充满脉脉温情,它教我们,如何应对这世界,如何在这世界上摸索到一条回家的路。
莫里很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强调家人朋友之间情感的联系。他重感情,他对感情的珍视也打动了很多人,让人们也能用同样的珍重对待他。他说,爱总是胜者。然而,世界上的事并不总是如此,我们付出爱,但未必能收到反馈,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对情感足够珍视,我们选择理解和宽容。但我觉得还有一点就是:我们要学着放弃,并且学着尊重。并不是所有人都是情感的良导体,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与人交流,但那些信奉他人即地狱的人未必就没有道理,也不该因此遭到厌弃。所以,如果要我讲一点自己的经验,那就是:不痴缠,不憎恨。
好了,困了。再写下去就要开始胡说八道了,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