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和朋友聊天,又说起了留上海或者回武汉的话题。
其实我明白,在武汉的朋友,总是不理解究竟为什么我想要留在上海。
男生觉得,买不起房子。还有,养不起孩子。
女生觉得,节奏太快工作太辛苦,还有,或许你还嫁不出去。
所以后来,男孩子们回去了,娶媳妇,买车买房,呼朋引伴,宵夜dota。
女孩子们也回去了,嫁人生子,有车有房有老公有娃有父母有闺蜜。
朋友问我,不好吗?
我说,挺好的呀,我觉得挺好的,真的。
朋友笑了,那你为什么不回来?上海压力那么大,房子又买不起。
我想,生活也不是只有压力对吧。房子,尽力而为吧。不能选择了上海的生活,还期待着一定要拥有武汉那边的房价状况。
他只是继续问我,400W能买多大的房子?恩,100多平肯定不是学区房吧。你每年能赚多少,得还多少?。。。。
2
其实我也觉得挺无奈的,这些,我还没想好要怎么去面对的事情。可尴尬的是,一转眼啊,就似乎真的已经到了应该谈婚论嫁需要买房需要准备的年龄了。而自己还是飘飘荡荡,完全没有准备好了可以安定下来的物质状态。更可怕的是,年纪越大,而自己内心某部分却越像当年的孩子,希望能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除了把时间花在成长上,还想把时间花在快乐上。
其实这位朋友挺拼的,常年加班到10点甚至半夜,还有自己的副业。我只是觉得,这样的事业成长速度,加之在武汉早已买好了房子,应该不至于太愁物质的事情。可偏偏每次说起来,很难继续聊下去,因为我总想说点有意思的事情,让气氛快乐点。但朋友多少总带着愁愁的语气。
这次他问我,你说,上海有什么有意思的事情?除了压力。
我想了想,说,比如,我跑步就挺开心的。画画,学法语,读书,每天这样子写呀写的,也挺开心的。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很有意思啊。而我身边,在上海这里,大家的生活也都很有意思啊。
有位好朋友,在化妆品公司做市场,常年加班,但不加班的时候化妆,旅游,看书,学摄影,研究室内设计,尝试各种做菜。大部分时候都很欢乐啊。
某位IT产品狗,也是常年加班,但不加班的时候健身,旅游,看书,研究厨艺,养猫,打游戏,看话剧,看展览。大部分时候也有滋有味啊。
而其他朋友,骑行的,摄影的,健身的,马拉松的,铁人三项的,持续写作的,画画的,自学吉他,自学钢琴,学八极拳的,各种各样。豆瓣上累积一些人气,试着组群成行简单的交流活动,我以前的室友就一直是这么干的。
我们也都每天挤地铁没钱买车没钱买房苦逼兮兮,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寻找点生活的乐趣,也并不是生活应该没有乐趣的理由。我想,这是我来到上海生活2年多最深刻的感受。而每每回到老家,大家的娱乐生活除了打牌就是泡茶馆,咖啡馆唠唠嗑,好像真的很少可以有其他的乐趣。所以每次我都好像回家,可回家了又害怕呆得太久。
3
最后朋友说,他要回头去想一想。每天加班,陪吃饭喝酒的生活,还有哪些是他可以拥有的乐趣。让我赶紧写完早些休息。
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会去想。
但这个时候,感触最多的是自己。2年多一点前,自己和他的想法,又何尝不是一样的想法呢?可自从跑步以来,后续其他事情尝试的开始,自己的负能量渐渐散去,到了今天,却是能够将生活的乐趣不加思考地一一列举出来。不能说自己成功了,毕竟还躺在生活的最底层。但自己和朋友都能感受到,有些地方确实不一样了。
我想,当你开始将时间专注于能让你成长的事情和能让你快乐的事情上时,你会因为做这些事情而得到一些正面的反馈。而当你持续地做下去,能感受更多。这些事情或许不能让你变得更有钱,或许不能让你买到一套房子,当能让你的生活里平白无故地多出一些乐趣,还有一些可以渲染开来的快乐。而且,你越是参与这样的事情,你越是能看到能遇到更多这样的人群。
所以,花了好几个小时读完书做完笔记写好书评的朋友在发出文章后一定会快乐。忍住辛苦跑完10K或者做完90min瑜伽的朋友一定对自己满足。画了3-6个小时完成了一幅画的朋友看着自己的作品嘴角一定是向上的。你将会不由自主地更愿意把时间浪费在这些地方,这些看似不能给你任何经济收益的地方,只是因为,它能让你快乐。而快乐,又是一件多么让人幸福的事情啊。
可以过轻松一些的生活,随意约见闺蜜,打打麻将,逛逛街,有父母打理家里并照料小孩的生活真的很好。真的。
可是,我那疯狂地喜欢福尔摩斯,抢第一场晚上的上映看电影然后回家通宵研究电影中的各种伏笔,兴奋到合不拢嘴和我这个完全对马脸小哥不感兴趣的人叨叨叨上大半天的这种神经病朋友,每次想起那模样,我都觉得她好看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