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参加了樊登读书会,正面管教线下沙龙,感谢王惠文老师爱心分享,绿萝读书会组织,还有书友们积极互动,给我最大启发有3点:
1.看待孩子问题的高度;
2.处理孩子问题的心态;
3.说教蔑视也是惩罚;
1.处理问题的高度:
有人问,我只想知道处理问题的方法,为什么还需要去学习理论?
老师说,如果只知道处理具体问题,每个问题都像一座山,但如果你站得更高,看问题是俯视,其实每座山就像是棋盘上棋子,或许不是问题,或许用手指轻轻拨一下,那就解决了。
所谓站的高,我的理解,一方面想明白是什么是高优先级的事情,一方面想清楚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前者,老师举了个汤泡饭的例子:
网上都一边倒地说汤泡饭对胃不好,而奶奶在给孩子喂汤泡饭,那你会怎么处理?
有个书友,一个孩子的妈妈,说,直接和婆婆讲。我说,不要当奶奶的面说,而是和孩子私底下说,吃汤泡饭不好,奶奶这个习惯不好。
老师给的建议是,直接给他少盛点,不要破坏家里的和谐气氛,汤泡饭可能真的对肠胃不好,但是偶尔吃几次的危害远小于情绪不好对胃的伤害。
听了真是豁然开朗,知道什么是重要的,家庭和谐。知道怎么做,轻描淡写,盛的时候,少弄点就行了。有些事情的处理,只需要去做,不需要大张旗鼓地说。
后者,我问了老师一个问题,说今天六一节,早上孩子起来起床气,说脏话,父母说,你再说一句,就不给小汽车了,孩子还是挑衅说了,父母就说不给小汽车了,孩子就哭闹,等停下来后,父母还是给他小汽车。
我问的问题:这样是不是显得没有原则,父母立了规矩,孩子说了脏话不给小汽车,为什么还给?
老师提醒,脏话不管何时说都是需要注意的,但脏话不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是情绪的发泄。大人不也是会说脏话吗?关键是识别孩子的情绪,并且说出你的感受和你对孩子情绪的理解。
比如,
你看起来很生气,是说出他的感受,
我很生气,因为你说脏话,说完,就出去让他在房间里闹会儿。
透过表象看到问题的本质,识别情绪,说出情绪,并知道任何激烈情绪背后都是没有满足的需求,说出需求。
2. 放过自己,保持良好心态
比如孩子的问题,需不需要挖到父母原生家庭,需不需要找心理学的书再往深处挖?前者需要适度分析,后者少挖。
心理学太博大精深,挖了这个坑,又挖另一个坑,把自己埋了而不自知,孩子成长不会等到你完美,弄通心理学后再进行,耽误不起,所以是边摸索边成长。
过于艰深的理论知道来龙去脉固然很好,但没时间精力时,知道结论,如何去用就可以了。
有友善,开放,坚持的心态,从内心理解正面管教是为了更有效地表达对孩子的爱,当有好的心态时,就不会那么刻意。
不纠结于成果,好像用了正面管教一个月没有作用,就着急哪有这么快?都惩罚骄纵了4年,期待1个月奇迹出现怎么可能。
3.说教和蔑视都是惩罚
说教就是把责任抛开,问题就是小孩子没按你说的去做,跟你自己没有关系,这样其实不好。让孩子学会推卸责任。
蔑视是让孩子没有价值感,觉得自己的存在没有意义。
正面管教重心是正面,不是管教,初心是爱,而不是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