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新疆这里的民族非常多。全国有56个民族,这里就有55个。那么,新疆没有哪一个民族呢?知道吗?
新疆面积166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占中国国土总面积六分之一。新疆别名:柱州、西域、安西、新疆省。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陆地边境线5600多公里,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斯坦八国接壤,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现在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新疆古称西域,西域一词特指新疆地域范围从古代一直延续至清朝中期乾隆帝统治时期。清军入关以前,所统辖的疆域仅限于中国东北地区。入关后,迅速统一了中国大部。但在个别地区,它的统治也是经过了多年反复之后才最终确立的。清朝前期的几代皇帝,都视统一全中国为己任。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清政府在中国的控制区域不断扩大和巩固。到了乾隆皇帝时,清政府的政令终于可以施行于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乾隆皇帝将平定准噶尔部的叛乱之后,将古称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也称为新疆。
根据专家考证,新疆缺少的民族是基诺族。
“基诺”一词源于基诺族先民在杰卓山居住的时代,当时出现了“基诺洛克”的名称,“基”为舅舅,“诺”为跟在后面的,直译是“跟在舅舅后面的人”。
基诺族的发祥地是“司杰卓米”,它是基诺山东部边缘一座海拔近1440米的高山,现在称为孔明山。至今,阿哈、阿希两支系以及居住在勐旺乡补元行政村的乌优支系居民,回顾祖先迁徙路线,都不约而同地把发祥地指向这座高山。这说明在很早以前,基诺族的先民就生活在基诺山及周围地区。
基诺族定居在基诺山之初,可能还处在母系社会发展阶段。传说最早居住在“杰卓”的是一个寡妇,生了七男七女,兄妹互相结婚,后来人口繁衍,便分化出两对寨子——可以通婚的两对氏族集团。第一对寨子是词通和曼锋,词通是“父寨”,曼锋是“母寨”,往后他们又发展出曼雅、窝庄、回真、生牛等10个儿女寨,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基诺山的前半山。另一对寨子是曼坡(父寨)和曼飘(母寨),其繁衍的儿女寨有竜帕、莫羊、炸共等九寨,是为后半山。
如今,基诺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民族乡及四邻的勐旺、勐养、勐罕,勐腊县的勐仑、象明也有少量基诺族散居,总人口数为23143人。
那么,为啥新疆没有基诺族呢?上官皖儿认为,主要是因为基诺族内部的特殊生活习惯,对于土地的依赖性比价高。而更主要的一点是,基诺族的生活区域战乱较少,就如世外桃源,所以逃乱的很少,这样,新疆也就没有了基诺族。
在新疆,98%的少数民族有清真饮食习惯。维吾尔族:一日食三餐,早饭吃馕和各种瓜果酱、甜酱,喝奶茶、油茶等,午饭是各类主食,晚饭多是馕、茶或汤面等(饭桌禁忌,不可在碗中留下剩食)。
回族:新疆阿尔泰地区回民吃马肉和奶食品,米面食品退居次要地位,这显然是受哈萨克饮食习俗的影响(饭桌禁忌,不能用禁食的东西作比喻)。
哈萨克族:日常食品主要是面类食品、牛、羊、马肉、奶油、酥油、奶疙瘩、奶豆腐、酥奶酪等(饭桌禁忌,忌用手背擦摸食物)。
新疆的特产:牧场雪菊、和田石榴、下野地西瓜、新疆玫瑰花、巴楚胡杨蘑菇、葡萄干、哈密瓜、库尔勒香梨、巴旦木、无花果、伽师瓜、薄皮核桃、瓜果脯、伊犁薰衣草、新疆细毛羊等。
新疆的美食:烤肉、大盘鸡、手抓饭、烤包子、炒米粉、曲曲、手抓肉、酸奶、馕包肉、马肠子、清炖羊肉、拉条子、椒麻鸡、新疆奶茶、面肺子、烤全羊、油糕、九碗三行子、羊杂汤、馓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