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我们80后这一代人,其实大多都是两个姐妹或者是独生子居多,没有我们父母辈的多兄弟多姐妹。譬如我的先生是独生子,而我家还有个妹妹,家庭环境不同,我们俩对家庭的态度和对待各类关系的感受也是完全不同的。
我妹妹刚工作的时候我对她是极为严苛的,对其他人我可能只需要别人做到70分,而对她我的要求是90分或者95分的,当然满分是100分。对她的严苛在刚开始所有人看起来都略显残忍且不近人情,但你想想,如果她连这些都能忍都能扛过去,那她就算不优秀,但绝不会差到哪里去。
我时常跟我妹妹讲的一句话,你要立足社会必须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忍人所不能忍,方能及人之不能及。
成长,就是自我塑造的一个过程。没有疼痛,哪里会有成长。
确切来说我们是新中国的第一批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小时候我并没有在他们身边。算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寄人篱下的日子也让我们这一代的许多人早早就学会了察言观色,猜人喜怒。
所谓外养就是在父母以外的亲戚或长辈处长期寄养生活,因没有陪伴,与父母的关系并没有那么亲热和体贴,也因为聚少离多,所以和父母的关系更是疏淡了些。外养的人始终没有安全感,这也是时代造就的家庭教育缺陷。
我们的父母辈的成长环境复杂和受教育的机会很少导致了他们不会言表对子女的爱护之意,所以两代人之间现在更多的是互相尊重和理解的关系,要说到像那些和父母长久相伴的家庭里亲情之间浓浓的舐犊情深,恐怕还是差一些。
我的原生家庭可能带给我的爱的感受并没有那么深远,所以我更多的是在外界去寻求和获得一些爱。当然也不全然都是自己就平白无故长这么大个了,父母和老师的言行教育,书本的知识和自己长期的碰壁和受挫,积累了许多的经验教训后总结出来的各种等等,都使得我们这些个外养的孩子脾气性格都不会差到哪里去,因为被社会被各种关系打磨的很彻底,所以我们的人生经验时常提醒着自己一切得来的都不是偶然,全是靠自己的努力和拼搏才有现在的所有。因此也善于随时调节自己和状态,经验更新及时,没有仗着经验而对自己宽纵。
故而十分珍惜得来不易的幸福,外养性格造就的人优势是更全面更有见地,更有主见,也不会被关系所影响,外界也不太能改变我们现在固有的性格,当然我们的脸皮更厚,也不太爱面子。不过外养性格的缺点也是昭然若揭,比如比较冷漠,亲情意识薄弱,强势等等都是不好的地方。
刚刚说到面子,这个社会上凡是要面子的,里子有可能都不怎么好看。反而是那些不要面子的人倒是活得逍遥自在些。所谓的面子啦,靠山啦,我认识的谁谁谁啦,都不如自己变得更丰富更强大更实在。
我之前招聘的时候,会遇到一些年轻的女孩子,她们时常仰仗着自己的靠山,对自我的要求会凌乱,她们甚至会错误的低估或高估自己的整体能力,他们时常会分不清哪些是挫折哪些是激励。
这个要说到去年有个小妹妹,来我机构任职,我原本是好意想鼓励她希望她能做的更好于是说了句:我没有想到你能坚持下来,真不错!心理防线好的孩子就会觉得这是句肯定她的话,没想到结果那个小妹妹听完却以为我是一开始就觉得她做不下来这件事,这是句否定的话,那之后她的心理建设彻底崩溃了。
后来她还是回到了父母身边,因为父母对她灌输的也是如果外面受苦受累了,你回来,我们永远是你的靠山。这样的孩子和父母真是数不胜数,不过我个人总是觉得这样做的家长是在害他们的孩子。
最近老是听一句话说,父母之爱子,则计之深远。
那些真正的爱,是为她的人生品行,能力幸福,长远计之。但又有多少父母顶着我爱他们所以护他们这样的美名正在毁掉孩子的未来和能力呢?又有多少家长把自己的孩子的能力一降再降,然后对着全天下说,你看我们的爱培养的孩子是多么优秀啊。诚然在爱里生长出来的孩子是和父母的感情纽带很牢固,情感关系稳固。但正是这些优点,反而在社会关系生存法则中却生成了一些弱势。而且过分的爱护和骄纵让他们适应不了这个大社会,被迫被淘汰的人比比皆是。
所以才说这些都是短浅的爱啊。
可惜有些人,有些家庭这一代,下一代,下下代永远都不会明白。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的,比如有些农村出生的家长大多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人头地,而有些城市里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平平稳稳就好。这些良苦用心也是能理解的,毕竟每个个体不一样,环境不一样,我们的要求和目标就不一样了。如果人人都优秀,没有了平凡的人,这个世界的秩序也就乱了。
不过我这里是想给有想要计之深远的父母,和想要改变的诸位来聊聊的,如果大方向大目标不一致的就可以绕道而过了。
说到原生家庭,就要说到个人的思考能力,我们个人的思考在被关系牵绊的当今社会就显的尤为珍贵。有想法的孩子始终能秉持初心,坚持己见,往往就成了大事,被父母摆弄和被原生关系牵绊的孩子就算有了想法,也有可能因为家长的目光所及之短,将想法扼杀在摇篮里。
导致家庭教育和纽带关系恶性循环,世世代代难以跳出一个怪圈。
我每年过年回家就会观察身边的亲戚朋友,也观察所有接触到的人事物。发现一个奇妙的现象,往往是过得越好的人则过的越来越好,过的不好的人嘛,则所到之处怨声载道自然越过越消沉。当然有那么几个突然就过好自己的极个别案例就当另当别论也就不赘述了。
就说我身边的几个典型的家庭教育的例子吧,这些我看见的现象有可能会帮助我更好的告诫自己,不被外人,外事,外物影响。
也想提醒所有人跳出恶性循环圈,保持自我有多么重要。
我认识的一位叔叔,他为人脾气暴躁,易燃易爆一点就炸。我回老家他有时会同我聊起一些他的家事,因为他的父亲也是一位易燃易爆的主,从小就对他和他的兄弟姐妹使用暴力教育,也使用暴力沟通,他们兄弟姐妹对家庭的概念都是以暴制暴。
所以我这位叔叔也是学习到了他父亲的教育模式,于是应用到了他的儿子女儿身上,从小对他的子女也是轻则谩骂,重则痛打。这种关系的转嫁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以至于他们全家都没有发现这点,后来我叔叔的父亲慢慢老去了,这位叔叔的暴躁本性也就变本加厉的显现出来了,他成为了第二个他的父亲。
叔叔的儿子是有想法的,在他儿子结婚的时候他儿子是想过分家,也想过脱离叔叔家,可是因为经济不好,他儿子也怕吃多些苦,就委屈求全的又留下了。叔叔也老了,他的以暴制暴也不管用了,他的儿子沿用至今。
叔叔的儿子曾经是想逃出这个怪圈的,但无奈的是各种原因使他一再的犹豫踌躇,最终他接替了叔叔的位置,现在,叔叔的儿子变成了曾经的叔叔,而叔叔的孙子那么那么像他的父亲。
这个怪圈从未停止,有可能他们的下一代,下下下代都还是在这样的怪圈里停留着。
下一代延续着上一代的性格脾气,下一代做着上一代的为人处事。
恶性循环下生成的事件,让人细思极恐,这个家族,谁都帮不了,连他们自己都帮不了自己。
究其根本,他们一直在重复吸取着前人错误的人生经验,并不能自救,甚至不愿听别人建议的自欺欺人的活着。
这是我见过的比较极端的一种原生家庭,他们是“不知错。”
当然我还见过另一种“不改错”的原生家庭模式。
我有幸见过几次另一位伯伯,这位伯伯平时在外人面前是沉默寡言,较少言论。但是在家人面前是大放厥词,比如什么,我这个人双商俱佳,情商高到感人等等之类的话。时常是一开口就是一场演讲,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挡。谁都不能阻挡的这位伯伯的高谈阔论,他的口头禅是,谁谁谁有钱了就看不上我们家了,从来不说来帮扶一把,尽是只管自己飞黄腾达之类云云。
这位伯伯的父母是典型的宠溺型,他还有个姐姐,但那个重男轻女的时代里,父母对男孩的宠爱过分到令人发指,对他的姐姐嘛,打骂是常态。所以养成了伯伯的奇葩人生观,是家人,是亲戚嘛,就应该帮忙,你有钱了嘛,就应该帮忙。可是这是别人辛辛苦苦出血出汗得来的,又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人家凭什么要平白给你这些呢?
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是应该给你什么的。
我真的有时候看不惯这种道德绑架犯,说谁谁谁都必须要帮助他,不帮助他就是犯罪一样的可耻,这种道理我是很鄙视的,这个世界是很公平的,你付出多少就收获多少,你不够努力就要继续努力啊!
为什么要把自己不努力得不到幸福的的罪责推卸给他人呢?
一个成年人的义务就是承担责任啊。好的坏的责任都是必须接受的责任。
这位伯伯一再的责怪他人,责怪自己运气不好,责怪自己学历不高,责怪成了他习惯性的庇护伞,他们不断的责怪着这个世界,好像良心才能平静一些,有时候想想,世界真是不容易,要平白无故的背这么多的锅。所有的抱怨和争吵,责怪过后,这位伯伯冷静下来了,他很真诚了说了一句我这辈子都记得的话,他说:我知道,这些道理我都知道,错误都是我自己犯的,但是没办法,我性格天生的,改不了,改不了。
性格天生的,我改不了!!这句话简直就是刺穿了我的耳膜。这得多大的勇气才能活得如此自欺欺人啊,小时候老师教育我们的时候就会问,错了没?我们会说错了,要改!这位伯伯活了50多岁,他说我错了,但我改不了。
其实谁都会犯错,谁都能改错,看你愿不愿意改而已。
这样的榜样,这样的教育影响,这样的父亲,他的儿子又是什么样的呢?各位可以自行猜测。当然没有反转,因为一家人的宠爱,伯伯的父母对他加倍爱护,伯伯儿子如今也是过的一塌糊涂,啃老生存,伯伯现在也有孙子了,我们可以想想他孙子以后会怎样。
以前我总是看到身边的朋友拼了命的要出国,要去国外工作和生活,刚开始我还会觉得她抛下一切抛下家庭是不应该的,但现在想来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说不定,她对她原生家庭的逃离,对她自己长远来看却是件好事呢。
不知错,不改错,是我见过现代人的一些通病,好似要他们认错就是要了他们的命一样。不过后来我也想明白了,越是能看清未来的人越是能清楚的认识到正确的后果和错误要我们付出的代价是什么,所以认错对这些人而言是一种轻而易举的行为习惯。
但对那些求生存的人来说,生存着就很好了,看什么未来,看什么以后,先看看这顿吃什么最重要,更别谈什么对错了。
所以那位爱责怪的伯伯总是说着家里某位谁谁有钱了也不知道帮衬一下,说实话人家可能也帮过,也想带着这些亲戚都往好的地方去,但带不动啊!想带带不动,想帮帮不了,甚至是你想教,对方可能觉得你脑壳才有包呢!!有时候真相不是别人嫌弃你,是你自己不争气。
人常说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自己的想法固然重要,可是,如果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有个良性发展的原生家庭,那这个个体必然能发展的更好,目之所及必然能更加深远,待人处世严谨最终必然能更受益。
生命的丰盛在于思想的厚度,有厚度的生命才能承载更多的磨难。更多的磨难才能让我们收获更有效的经验。
一个人怎样才能成才,一个家怎样才能幸福,一个家族怎样才能兴盛,需要时间也需要正确的方法。
唯有不停止学习和思考的人才能快速适应世界的进步,而一个家庭则需要不停的调整修正教育和完善家庭秩序才能更幸福。一个家族的兴盛则需要全家人的齐心协力共同进退相互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