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师新教育对话经典316:
宜阳县董王庄乡中心小学
今天读《小学语文名篇朗读要诀》,共200页。读完书的收获,用一首顺口溜来概括:
感情朗读
情智整体把握,
道路蜿蜒起伏。
悟句悟段悟篇,
入境入情入心。
按照读整本书的策略进行,一个半小时完成浏览,抓住本书有价值部分。
本书结构十分清晰,一共9章,按文体划分,进行朗读知识讲解。规律性的知识,都在每一章的最后,每章有半页,累计共5页。
开始精读,用半个小时,读完5页规律性知识,并比较发现各种文体朗读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共同点都是要进行句段篇的理解。然后感悟赏析重点句子和篇章,入境入情入心。第三观照整体,表达整体思想和感情。第四是要突出各种文体的特点。有感情的朗读的核心在于理解和感悟,朗读技巧讲的很少。
本书一共有9章,每一章举了6篇课文作范例。如果不是精细研究,不必每篇都读。每一章读一篇就可以了。
用一个小时读了朱自清《匆匆》范例。
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要求是不能读错字词,不能丢字添字,声音清楚响亮,读书昂首挺胸,全神贯注。
其次要把课文读流利,要求是不能读破词语,读破句子。最少要读5遍以上,读的连贯通畅自然。
这两个要求最简单,但是要想做到,还需要下一番功夫。这两点在高年级可以放到课外预习来做,但是一定要让学生经历一个这样的过程。课上要进行检查,要求要严格。这是把课文读得有感情的基础。
朗读训练,不能只追求高级体验,把课文读得有感情,首先要打牢基础。
从实际上来说,在开始入手读正确读流利的时候,学生就在感悟理解,慢慢的酝酿感情。所以三者的界限并不是那么清晰,只是大概可以分为正确流利有感情三个阶段。
第3个要求有感情的朗读。
1.以一段为单位进行训练。语文的教学单位很多,有字词句段篇。但有感情的朗读应该以段为单位。有这样一个规律,感情的基调是在一个段落中表现的。感情需要酝酿,感情有起伏变化,段落的回旋余地才让感情有了产生的基础。短小的字词和句子,没有这种空间。
把握段落的感情基调,抓住段落中概括性的词语,体会段落中感情的变化脉络。是做好有感情朗读的基础。比如在第3段。一段的的感情基调是忧伤的,哀愁的。有一些词语很重要,怎样的匆匆,茫然的跟着旋转,我掩着面叹息等等。这些词语是概括性的词语,读的时候要把握好概括性词语与其他具体描写的关系。
理清情与智的回旋道路。在一段话之中,有一个基调,但是作者的情感和智慧,在一段话中回环盘旋,有一定的发展道路。句与句之间,词与词之间,不是零散的,他是被作者的感情和智慧串起来的。一定要感悟出这条路线,朗诵的时候,沿着这条自然而然的路线进行朗读,把一段话按照一定的高低起伏节奏串起来。有时如登山,情感和智慧沿着一个个台阶不断的向上攀升;有时如观赏园林,步步回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没有哪一段话,不具有这样的情与智的回旋路线。
2.对句子进行感悟,弄清一段话之中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感受到每段话的具体画面,每段话的具体感情,最后仿佛看到人物在每段话中的心情神态。
比如《匆匆》第三自然段。对段落句子感悟以后,就仿佛能够看到朱自清起床以后,对屋内太阳光的观察,他洗脸吃饭睡觉起床。他的叹息,茫然,忧虑。
对人物形象有了感受,有感情的朗读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每句话作者应该用什么样的表情和姿态说,他的感情变化道路是怎样的?读的时候,不是我们在朗读,而是朱自清在说话。要有角色体验,不仅入境入情,更要是那个人。
3.朗读全文。这一点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够重视。
要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要注意全文的感情回旋路线。
要让学生学习谋篇布局,让学生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朗诵上一定要体现出来。
这一点,要在课文刚开始的时候就要认真的把握。其中的道理与段落朗读基本上相同。
4.教学思路
高度重视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这是感情朗读的基础。有感情的朗读,重点不在于朗读的技巧,而在于对句段篇的感悟和赏析,在于感情的酝酿和智慧的运思如飞。要结合感悟,给学生简单讲一些朗读的方式方法和技巧,重点在示范。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要学习感悟理解课文的方法,积累朗读的经验。
有感情的朗读,他与文章的整体教学都有关系,与听说读写都有关系,与思维训练有关,而不仅仅是读。有感情的朗读是一个把手,抓住了他,就把文章的感悟理解,就把思想教育,就把写作方法,把工具和人文全都抓到手了。
朗读,不能让学生呆读憨读,变成发音器官的剧烈运动,使学生疲倦厌烦。感情朗读的过程是感情飞扬的过程,是运思如飞的过程,是感悟自然,与知识社会共鸣的过程。要以情促读,以悟促读。有感情的朗读本身极具感染力,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精彩灵活的形式进行。
其他的示范篇目还没有读,估计除了文体的变化,大概思路和方法与《匆匆》不会有太多的出入。
读这本书的时候,严格按照读整本书的策略进行,效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