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01
这次临开会的前一晚,因为前期沟通过程中的信息偏差,接到老板临时需求,第二天的议程要做调整,增加一个参观环节。
这需求一出,我需要临时协调内外各方,尤其是要临时跟供应商对接,约车辆、约门票、约讲解、约带班老师的时间,等等,一时间有点手忙脚乱。
可问题是,虽然作为会议组织的负责人,有很多事我可以直接拍板。但因为这个变化是老板临时提出的,必须得跟老板同步沟通,以便安排好行程和时间,我就不能贸然做主。
但问题是,那会儿的时间已经快到晚上十一点了,必须得当晚十二点之前敲定下来。给老板发了几次信息也都没有回,我们很急。
跟同事纠结挣扎了很久,思来想去,还是决定要去找一下老板,当妈敲定此事。于是只得鼓足勇气去敲老板的房门。
02
老板日常很温和,去找他本来没有什么问题。但考虑到时间太晚,且男女有别,总有种半夜去敲领导房门的感觉,听上去似乎不太妥。不过事急从权,再加上是被同事强烈要求,我们还是决定去试试。
第一次敲门,没人应;再敲,还是没人应,还想敲第三次门的时候,被同行的同事提醒,有可能老板被销售同事叫出去宵夜去了。
她说的有几分道理,短暂犹豫了下,我们只得悻悻的回到房间。心里还不断思考着,如果今天晚上找不到老板拍板,到底该怎么搞?
就这样,我俩又在房间里一通纠结讨论,思考了几个相应的备用方案。正在我们讨论间,突然听到手机铃声响起,一看消息,是老板回过来的,消息上说,他刚打了个盹儿,请我们现在过去。
我们迅速拿着材料,穿过长长的酒店长廊,去了老板房间。
老板一开门,便热情地请我们进屋坐下,接着认真听我讲完应对临时变化的协调情况,以及现在需要着手解决的问题。然后拿过我给他的资料,很认真地看起来。
看完之后,从我们给出的备用方案中挑了一个,并告诉我们如何从第二天的议程中挤出这原本没有的参观时间。
那一刻,担心终于落了地。心里瞬间放松了下来,真没想到,事情远比我们想象中要顺利。
简单跟老板聊了几句,得知他还要熬夜改演讲PPT,我们便迅速离开了老板房间。
03
说起来,职场这十几年,我还是人生第一次在半夜的时间点敲开老板的房门去沟通紧急工作。
这主要源于我自己的固执认识。
一方面,我觉得身处职场,该避的嫌要避,该有的界限要有,这方面得注意,千万不要做些瓜田李下的事情。
另一方面,我觉得没有什么工作是电话或者邮件说不清的,既然电话可以解决,邮件可以说清楚,那就完全没必要单独跑一趟。
但这次事发突然,再加上同住的同事反复要求,我们便去了。去过之后,跟老板简单聊了聊,不仅很快解决了问题,也在跟老板的沟通过程中,给了我一点重要的启发——温和平静是一种力量。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当我很急切地跟老板沟通方案时,他就坐在我对面静静地看着我,表情温和,一脸专注,认真倾听,让我这个急吼吼等待他拍板的人,一下子就冷静了下来,心也跟着放松了下来,可以很坦然的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包括担心的、顾虑的事情全部都说出来。
这样一来,他就得到了更全面的信息,在做决策的时候,就简单多了。
04
这一点听上去好像就是沟通中的一点小细节,但实际上却很重要。
因为在职场多年,我也见过不少老板,也在几家公司任职过,尤其对两家公司的老板记忆深刻。
一家公司的老板是那种急吼吼的性格,别人跟他说着说着话,他就等不急的插话进去了,以至于很多时候汇报工作,话还没说完,就没法继续了。
另一家公司的老板是那种喜怒不形于色的性格,但会故意把自己装的很威严的样子,还会反问、质问别人,他的那张脸,看上去就给人一种很让人有压迫感、有距离感的感觉。
面对这样的两种老板,员工们会不自觉地养成一种试探性地、有所保留的、时时看老板脸色行事的工作方式,汇报工作也会有一种报喜不报忧的状态,对很多工作的实际开展并不利。
对比他们,再看看现在的这位老板,会发现一个温和平静的人,真的是本身就很有力量啊。
因为温和平静的人总是能给人一种很安心的感觉,他们就像是大海中的定海神针,不管周围怎么波涛汹涌,他们都能保持自己的节奏,这一点本身就已经超过大部分人了。
这样一想,顿时觉得,难怪老板既能做到知名高校的博导,又能在经营企业中赚的盆满钵满,真正的名利双收,功成名就,本质上就是他自己的为人,温和平静,像一块磁铁一样,总能吸引一批人追随这他,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不成功呢?
也因此,我忍不住的想,虽然我们和老板都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见识的世界是完全不一样的。不管是知识还是见识,未来需要精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