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没办法在婚姻关系里体验到被爱、被理解,感觉到安全?
在没有觉察的情况下,我们在婚姻关系里都有一个无意识的想法:如果TA爱我多一点,我就更幸福了,如果TA理解我多一点,我就更快乐了,如果TA给我更多的保护,我就感觉到更安全了。
我们在关系里常常像一个孩子一样,把内在的需求投射在伴侣身上,期待伴侣能够像父母一样,去满足我内在的需求。
如果对方能够满足我,我就感觉到开心、快乐、幸福,如果对方没有办法满足我的需求,我就感觉到委屈、生气、抱怨,在一个成年人的世界里,这是因为自己没有一份成熟的情感。
这是为什么呢?
当我们年纪小的时候,我们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关心、照顾、认同、连接,这是我们感觉到爱的方式。
当我们长大,如果我们还是想从他人那里得到,像父母对待孩子般的爱,那么,就代表了内在有某些部分还没有长大。
在所有的传统,不同的文化里,当一个孩子还是很小的时候,他们永远只会称呼父母为爸爸妈妈,而不会直接叫爸爸妈妈的名字。
因为在孩子的潜意识中,爸爸妈妈代表着一个伟大的父母原型象征,无论他们有什么需求,爸爸妈妈都可以满足他们,给予他们所需要的一切,用以帮助他们健康长大成人,感觉到被爱,感觉到安全。
所以在孩子眼中,爸爸妈妈只是父母的原型象征,而不是他们名字所代表的那个人。孩子很难看到父母之外的其他面向,他没有办法看到爸爸妈妈还是一个男人/女人,还是爷爷奶奶的孩子,或者是公司的员工,或者是社会的一员······
而当我们长大之后,进入到亲密关系中,如果我们也没有办法看到伴侣是一个独特的存在,看到TA除了是我们的伴侣之外的其他身份面向,是父母的孩子,公司的员工,社会的一员,而只是把对方单单看成是我们的伴侣,TA就应该要满足和照顾我的需求,那我们注定会失望,也会给关系制造更多的紧绷。
当我们把伴侣投射成我们的父母,期待从伴侣身上得到像原型父母对孩子那般的爱,那么我们就退行成为一个孩子。在一个成人的关系里,并没有一个成熟的情感。
要真正成长起来,有这样的觉察很重要——
那就是把成年的自己带回来,聆听、转化、整合那个年幼的自己,我得到了可以得到的生命、资源,小时候没有办法被满足的需求,我可以为自己做,其他人无法给我的,我可以自己去创造。
所以在亲密关系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法则,伴侣各自为自己的童年创伤负起责任。
因为伴侣也有自己的伤痛,TA也在学习成长来照顾好自己的伤痛。如果TA也没有充分地成长,没有办法去疗愈自己的时候,TA也真的没有能力来照顾好你的伤痛。
在这个时候可能我们会失望,会觉得不被理解,感觉到受伤,然后我们不自觉地再一次会关闭自己,当我们关闭的时候,我们就感觉到孤独,开始去抱怨指责,再一次让关系陷入了恶性的循环里。
所以,我们需要能够在关系里觉察到这一点——这是我的伤痛,这是我成长中的渴望和需求,我需要为我自己的需求和渴望负起责任。
而且,这是我的伤痛,我肯定比任何人了解我需要什么,比任何人了解我伤痛最深的地方,那个正向动机是什么······
当我能够负起责任,聆听这些内在细小的声音,照顾好自己,把现在这一个成熟的年龄的智慧、能力、资源带到那一个曾经没有资源的地方,让自己成长,滋养自己,这样我就会有能力再一次在关系里面去打开,因为我已经学习到伤痛不会淹没我,我可以在关系里面打开,我有能力照顾好自己。
我的需求,我来聆听;
我的创伤,我来疗愈;
我的生命体验,我负责创造。
这是一个人情感成熟的象征。
如果每一个人能够觉察到这一点,能够把现在成熟的年龄的资源、智慧带到成长中资源匮乏的、受伤的地方,我们就能够充分地成长,带着完整的自己,带着成熟的自己进入到关系中,而不再是两个受伤的小孩在互相索爱。
每一个人进入到关系,进入到世界,一定是从自己开始的。
当我带着完整的自己进入到关系里,我的存在也会帮助伴侣在关系里面成为最好的自己。
每一段亲密关系,都是生命的安排,让我们进入到关系里,透过伴侣,去发现在成长过程中内在那些没有被满足的需求,没有被疗愈的创伤,透过伴侣,我们看见了自己。
当我们能够为自己的生命去疗愈,能够去聆听自己的需求,帮助自己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情感成熟的人,从这个角度,也许我们可以去感谢我们的伴侣,谢谢你,因为你的存在,让我变得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