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这届学生,课堂上尽管发言并不积极,但背书的能力是相当的强。
下午的延时服务课时间比较长,如果总让孩子们做作业,会显得枯燥乏味得多,于是,我设置了背书任务。具体就是告诉孩子们先做试题类作业,再完成读背抄写作业,这样保证试题类作业在学校都能完成,遇到不会做的试题,可以在学校请教老师,剩下读背作业,能在学校完成更好,如果完不成,放学回家后,家长也可监督完成。在一个过程中,自然有的孩子行动迅速,能快速完成,然后就开始完背书任务。而行动迟缓或者做小动作、开小差的孩子,就很难保证了。不过,有的孩子做题速度确实有点缓慢。在做的过程中,不能保证集中注意力,思想抛锚,抠抠这摸摸那,时间没有保障,孩子完不成作业,应该不是老师作业布置太多的原因。(百分之九十五的孩子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是一个证明,做不到专注,自然效率就低是主要原因)今天下午,有两个孩子的例子就可证明。
第一个宝贝叫越,根据我的了解,这个孩子学习成绩不太好,课堂上我多次观察,他听课状态极差,表现在注意力不集中,不会听课,不知道及时记下老师讲的重点,总是在做小动作,或者是仰着一副茫然无知的脸。今天下午,当我走到他跟前时,果然,他还是那样一副无所适从的望着我,当我问他:“语文作业做完没?”他说:“做完了”我接着问:“那开始背道法书上的重点吧?”他说:“我没书”我让他同桌把自己还没开始使用的道法书给了他,并且告诉他,抓紧时间背,要不一会儿,同桌会问他要人家的书。
大约过了五分钟,越宝贝来到我跟前主动要求我检查他的背诵情况。尽管背的还有一点卡顿,但这种勇气可嘉,况且他的声音又很好听。于是,我鼓励他把剩余的内容也背一下,看的出,他很高兴。不一会儿,他又来到我身旁,接受我的“检阅”。嗯,这一次比刚才好多了,我听完他背诵,告诉他的声音很好听,特别期待,在今后的学习中,听到他好听的嗓音。看他一脸自豪的把自己的名字写在黑板上会背孩子的旁边。我也由衷得为他高兴。
源昊宝贝和越宝贝的毛病差不多,在开学初,他还公开在课堂上睡觉,好多次的“每日三件事”都没做,给他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得到的是孩子在“托管班”,一周回家一次,“每日三件事”自然落实不了。没有好的语文基础,课堂听课状态也比较差,源昊宝贝的问题还确实,让人烧脑。
不过,今天下午三节课,他没有瞌睡,我很欣慰,让我没想到的是,他竟然也拿着书主动让我检查,这孩子,难道是听班主任说让他家长来陪读,担心自己到时候“罪加一等”?还是也想在背书的光荣榜上做一个“榜上有名”的孩子?我百思不得其解。我把他的名字写在“光荣榜”的最上边,我想看他高兴的样子。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中,作者戈登·诺伊费尔德博士提出:父母需要真正去看见孩子,跟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在积极回应和主动看见的环境中,孩子内心得到全然的满足,才能在成年时形成一个健全的自我,拥有获取幸福的能力。我想博士的话,也同样适用于师生关系,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需要为师者不断唤醒,在他们内心深处一定是有渴望成长,渴望鼓励和表扬的欲望,因为只有这样,未来才能形成健全的人格,才能体验到通过学习获取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