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单元的两个关键词:节俭、利己
下面,我就非常简单地把这个单元的路线图和大家说一下。
前几天这几篇,显然是开宗明义地让大家知道,为什么我们要扯心理学这档子事,为什么它和讲道理有关。下面,我们就要从演化心理学的角度来讨论人类智能的本质是什么了。我提出两个关键词是节俭与利己,这都是站在演化论的角度上来看的,可以说是贯穿了我们下面每一篇的内容。我们会从几个方面来讨论,节俭和利己的原则在不同标签的人那里是怎么体现的。
讲完这些东西,我们就会下降到更加细微的一个层次,来讨论各种心理谬误产生的具体机制。比如,工作记忆是怎么导致我们忘事的;易取性捷思法是怎么样仅仅凭借人的衣装,就判断出他实际上的社会地位的;对于韵律的偏好,是怎么驱使我们对名人名言产生这么大的兴趣等等。讲到其中任何一个思维陷阱的时候,我都会把这个思维陷阱得以产生的机制说清楚。
写到这里,我想讨论一个问题,就是信息时代的到来,能不能改变人类节俭或者利己的思维本性。我自己得出的结论是不会,反而信息时代是有可能会加剧我们心灵野蛮化的。这是一个听上去有点挑战常识的观点,常识会认为科技越进步,我们可能就越不野蛮了,我不是这么看的。
另外,怎么样和这些错误思维倾向做斗争,我也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为了讲清楚这个问题,我将从心理学的角度,重新来梳理我们前面已经讲过的罗伯特议事规则,看看罗伯特议事规则怎么样在心理学的语境中得到激活。
好了,对于本单元的大致介绍就到这里了,也非常希望各位读者能够和我一起,开始这一次充满着各种各样趣味的心理学之旅,从心理学的角度再反过来看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