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课文跟读
第一部分(1)段意:总写了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用“自古以来”一词说明这个称谓历史悠久。
2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dī)。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zhào)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yì)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①问题:本段中“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这几句话写了什么内容?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解析:写了观潮的人很多,热情很高。不仅让我们体会到观潮的盛况,而且从侧面衬托出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
第二部分(2)段意:主要写了潮来前钱塘江上的景色,以及观潮的人很多,热情非常高。
3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dǐng)沸(fèi),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段意:写出了钱塘潮从远处到来时的声音与形态以及观潮人的热情。
4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guàn)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hào)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bēng)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②问题:作者描写钱塘江大潮到来时是按什么顺序、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解析: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的,作者从形态和声音两方面写钱塘江大潮。大潮的形态:白线——白线拉长、变粗——如水墙——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大潮的声音:潮在远处时如闷雷滚动——潮近时如山崩地裂。
段意:这一自然段形象地描写了钱塘潮由远而近的情景,作者不仅写出了眼睛看到的内容,还写出了听觉感受。
第三部分(3、4)段意: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5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háo)浪吼(hǒu)。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huī)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第四部分(5)段意:描写了大潮离去时的景象。
[奇观]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
[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薄雾]淡淡的雾。
[若隐若现]这里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又看不见。形容隐隐约约。
[闷雷]声音低沉的雷。
[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沸腾]形容喧嚣嘈杂。
[横贯](山脉、河流、道路等)横着通过去。
[丈]长度单位,一市丈约等于3.33米。
[浩浩荡荡]形容水势广阔壮大。这里指大潮到来时的气势大。
[霎(shà)时]极短时间。
[漫天卷地]布满天空,席卷大地。形容水势很大。
[号]拖长声音大声地叫。
[恢复]变成原来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