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书既然以《山海经》为蓝本,如此便少不得介绍一番原书。
《山海经》此书成书于战国至汉初。与《易经》及《黄帝内经》一齐并称上古三大奇书。
夫上古者,盖在“混沌未分,盘古开天,天地初开,女娲造人,三皇治世,五帝定伦”(《西游记》多段截取)如此一段“山中无岁月,寒尽不知年”之漫长岁月中也!
若以现下说法便是,从地球诞生,星核吸收游离小行星,当时应该便是混沌未分,天地未开之时),再到生命诞生,人类起源,文明孵化,这时间确是极其悠长的漫漫岁月!时至今日,其中精彩,恐怕早已被埋没在历史长河以及滚滚黄沙之下矣!
幸有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文化鼎盛,其中当有一战国无名氏高人,偶然突发奇想欲将上古故事跃然纸上,起草此书。后来人慢慢将之润色补齐,直至西汉文学经学大家刘向,刘歆父子将之整理定稿!便是如今,我们老百姓家案头之常客——《山海经》。
《山海经》起初很久一段时光,是如同武林秘籍一般深藏于王府深宫之中,故又名之曰,《山海藏》。后来流落民间,成了巫师方士的命根子。总之,寻常百姓难得一见!
而现如今,便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于是乎,从稀罕物成烂大街,若非鲁迅先生那篇《阿长与山海经》,恐热度更低。
其实鄙人以为,此书真的是古代文学瑰宝!当真是一个宝藏。只是因为原文晦涩,生僻字颇多,故而令人无法下口。纵然有译文可读,然皆直译之文,读来鸡肋矣。实在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此书主要部分成书于造纸业未起之时,故颇多春秋笔法,言简意赅。此文风,并非缺点,而是山海经能流传至今根本原因之一。若似《永乐大典》、《四库全书》之类,则鼠噬虫咬、水毁火烧,人事更迭,恐早已面目全非矣!
观今之人,有智识足以补全山海经未言之语并使之通俗易懂者,当如恒河沙数,却为何无一人以真心为之,多以商业利益为根本,所编之书,或面目全非,或照本宣科。唯异兽奇物之图,尚有可观。
方今之时,大佬牛人实在是多如牛毛,鄙人不才,愿以胸中不多之点墨,抛砖引玉,先书此篇《山海新编》。书名灵感源于鲁迅先生之《故事新编》。然其名相近,其质则恐差之远矣!
余本意,想要将山海中之地名异兽与现实挂钩。转念一想,以为此意大谬!如以昆山之玉易溪涧鹅卵,以王母蟠桃换村口水蜜,此举大可不必矣!
夫神话者,虽取自现实,然必然有出入,因为那是根据人的主观愿望幻想出来之物,是为了解释一些无法理解事物之必然产物。古人甚至把狮子当做麒麟,孔雀当成凤凰。诚如是,我辈如何能盲目对号入座!
至于山川地名,看似有迹可循,实则是实在无此必要,现代人以科学为准绳,就以板块漂移论为例,很久以前日本岛和台湾岛与中国大陆是连成一片的,又很久以前,亚洲和北美洲亦是连成一片的,所以人类起源于非洲四处迁移漫延,这说法站得住脚。
之前地球初生之时,大陆是一个整体,若是不特别计较,不妨将之当做天地初开的洪荒时代。那么,地名与异兽、奇物种种又何须劳神苦思地将之与现在之物一一对号入座。况且神话本就是半真半假的梦想与现实的揉合体。
那么,鄙人索性将这《山海经》中描绘的世界称为“山海界”。此界山川地名、鸟兽虫鱼、怪力乱神,悉皆遵从原著,如有与现代雷同巧合之处,纯属天作之合。
其中分卷亦遵从原著,只是改“经”为某“界”某“域”,以合当下之潮流。亦不在画蛇添足,加附原文,滥竽充数。新瓶自当装新酒。只是为了口感,尚需以老酒为引而已!
然后,加点与之相关之书外故事,以做下酒小菜,到底是锦上添花,还是胡编乱扯,如此也不顾了,随他去吧。
更有打油诗曰:“凭君莫管他闲话,自将浊酒论英雄。俯观山海徒有名,故事更待后人填。可惜后世多名利,无人肯刷宝山漆。我今徒劳刷一下,美玉更待后人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