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日常生活的世界,避免过度考察的人生
回到我们本篇的主题。读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极易产生两种批判性意见:一是认为亚里士多德卑之无甚高论,无非是些常识,比如罗素就认为:“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没有什么特别的哲学性,只不过是观察人事的结果罢了" ;二是认为亚里士多德总是在说一些正确的废话,很多说法看似很有道理,其实却没有什么可操作性。
关于第一种批评,我的看法是,伦理学本来就是研究人的日常行为的,它的起点和终点都应该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世界,否则的话,光有精细的概念分析,宏大的哲学理论,却与人的道德情感和实践毫无关系,那岂不是成了没有人的伦理学?在我看来,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既有扑面而来的人间烟火气,又有鞭辟入里的哲学分析,不多不少,刚刚好处于过度与不及之间,完美地体现出中道。
关于第二种批评,我的看法是,伦理学不是成功学,不是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不是家用电器使用说明书。具体的人事环境如此之复杂,怎么可能要求伦理学提供具体的人生指导意见呢?
说到这里,我想起最近看到的一个视频,有位人生导师在语重心长地告诫年轻人,初次约会不能选择吃饭、看电影或者逛街,因为既耗费时间体力,又没有任何互动性,实现不了感情升级的目标,怎么办呢?他建议去吃回转寿司,理由是不用点餐,可以省去多余的程序,而且在取盘子的时候有充分的肢体微互动,可以实现感情的升级。然后他又建议吃完饭后去买水果,但一定要买柚子和西瓜,因为这样一来,就能够顺理成章地提出到家里切水果…你在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中绝不会读到这样的招数和套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