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宰相王安石》5:变法能持久吗?

各位书友大家好,这里是《小谦聊好书》,今天我们继续聊毕宝魁的《大宋宰相王安石》。

上期节目我们说到,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开始推行变法,当初王安石在鄞县推行青苗法十分成功,于是这次他决定把青苗法推广到全国,可是很快就出现了问题。

青苗法我们之前讲过,简单说就是由政府替代富户借钱给农民,相当于国家农业银行以低于民间的利率发放抵押贷款。这样的话农民就不用借高利贷了,借政府的,安全可靠,利息还低,何乐不为?

经费也不成问题,因为各地都有常平仓和广惠仓。当时的农业靠天吃饭,如果遇到灾年,必然粮价飞涨,所以政府就拿出一笔钱来,在丰年谷贱的时候平价收购粮食,储存于官方粮库,等到灾年米贵时,再平价卖给百姓。这样就能防止富户奸商囤积居奇投机倒把,做到物价常平,公私两利。这个办法,就叫常平法;专门用来储存平抑物价之粮食的仓库,就叫常平仓。

至于广惠仓,则是用于防灾救济的国家储备粮库,始建于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当时,由于地主死亡无人继承等原因,各地都有一些无主的土地,历来由官府出售。枢密使韩琦却建议,将这些土地由官府雇人耕种,所得田租专款专用,救济境内的老弱病残和灾民难民,这就是广惠仓。

显然,常平法和广惠仓,都是用来应急的。

现在,青苗法作为国家银行的抵押贷款,本金来自常平仓和广惠仓,而两仓本是非营利事业,甚至是国家贴钱平抑物价和救济灾民。现在公然用来放贷收息,性质就完全变了,作为反对派,他们就会说,是,国家贷款的利率是低,但是利率再低也是放贷。那么请问,朝廷也可以像唯利是图的商人一样收利息吗?农民青黄不接,政府却来放贷牟利,不是乘人之危吗?

王安石当然有他的道理,我推行青苗法是为了打击民间的高利贷,我将常平仓和广惠仓的钱,用来做农业银行抵押贷款的本金,反正两仓每年都必须卖出陈谷,选在青黄不接粮价飞涨之时出售还可以平抑物价,岂非一举两得?

总之,青苗贷款利息较低,农民负担得起;卖的都是原本库中的陈粮,国家负担不重。何况官府借出余粮,可解农民燃眉之急;秋后收回利息,可增王朝国库之资。这难道不是公私两利皆大欢喜?简直就堪称利国利民。

归根结底,当时的文人鄙视商业,所以看不惯官府经营商业,王安石仿佛就是一个从现代穿越过去的人,并不觉得官府经营商业有什么不好。

如果辩论的焦点只是停留在这里,青苗法还不至于引发那么大的争议,关键是基层官员的个人素质,苏辙当时在王安石的手下当官,他就提醒王安石,基层官吏经手大笔贷款,很难不做手脚;平民百姓白捡便宜,也未必不会挪作他用。到时候恐怕就麻烦了。王安石明白苏辙的意思,所以特别说明,基层官员不要强行摊派,但是地方官心里都明白,王安石推出青苗法就是为了通过发放贷款给国家挣钱,解决财政问题的,现在他们所管的地界如果放贷多了,将来获得的利息就多,他们的政绩就好,这是有利于自己的仕途的,所以他们当然要强行摊派,由于穷人借不了多少,他们的目光当然就定在那些相对富有的大户人家了。就这样,事态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当局的控制能力,青苗法终于由利民变成了害民。

后来汴京城安上门的监门小官郑侠根据他在安上门外所见河东、河北、陕西各地流入京城的饥民之惨状绘成《流民图》,又写成《论新法进流民图疏》上呈神宗,请求朝廷罢除新法。宋神宗看到后大为震撼,要知道这个郑侠还是王安石的学生呢,等于说王安石自己的门生都已经看不惯新法了,他的话自然很有说服力,所以王安石请求辞职,神宗不许,诏开封府劾郑侠擅发马递之罪。当初郑侠的奏疏送到閤门不被接纳,只好假称秘密紧急边报,发马递直送银台司呈给神宗,因此他是擅发马递。

宋神宗没有同意王安石的辞职要求,而是暂停了新法,结果诏令当天就下雨了,然后王安石再次请求罢相,王安石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是自己身心俱疲,而且现在反对派的矛头都指向自己,自己辞职就让他们失去了攻击的具体对象了,而且他已经培养了合适的继承者,再加上宋神宗这个时候仍然没有放弃新法,所以就算他走了,新法还会照样运行,宋神宗虽然很舍不得王安石,但还是同意让王安石出知江宁府。

王安石去过平静的生活了,但朝廷却并不平静。王安石的继任者吕惠卿特别想证明自己,之前他一直生活在王安石的阴影下,现在王安石走了,他就想干出一番大事,让所有人都知道,没有王安石,他吕惠卿可以出台新法。就在这个时候,有人报告说免役法在实行中出现了新问题。我先说说免役法是怎么回事。

免役法是针对差役法的改革。差役也叫力役、徭役或者公役,其实就是义务劳动。这是钱粮以外的征收,本意可能是为了弥补低税制的不足,也可能是考虑到民众出不起那么多钱粮,便让他们到官府当差服务,以劳力代税费。

可是朝廷的差使实在是太多了,而且宋政府将民众按照财产的多少分为九等,下五等一律免役,不仅如此官员家庭、寺庙僧侣、城市居民、行商坐贾和单身男女也免于差役,这意味着所有的差役都由中下层地主和富农承担,这就使得他们为了规避重役,不敢扩大生产规模,不敢增加家庭人口,甚至宁可做单身汉,还有人沦为盗贼。面对这个问题,王安石推出了免役法,就是改派役为雇役,也就是让民众将其应服之役折合成“免役钱”交给官府,由官府雇人当差。原来不服役的官户和寺观则出一半,叫助役钱,换句话说,王安石这是把差役货币化了。这样做好处很明显:

第一,农家出钱不出力,不耽误生产;

第二,所有人一律出钱,比较公道;

第三,忙不过来的人腾出了时间,社会上的闲散人员则多了一条生路,两全其美;

第四,以雇役代派役更便于实现差役专业化,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现在我们再说说免役法在实行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很简单,就是有人隐瞒自己家的财产情况,逃避或少交免役钱。吕惠卿一听,证明自己实力的机会来了,于是他就创造了“手实法”作为免役法的补充。

所谓的“手实法”实际上类似后世的私人财产登记,即把天下百姓按照居住区进行财产登记,由户主向当地政府申报。各类物品,由国家制定参照价格,再由各地方政府掌握一定程度的地方差价。凡是固定的财产,每户都要如实申报,不得隐匿。如有隐匿者,一旦查明,隐匿的财产就没收充公。因为你自己没有如实申报,没办法认定到底是不是你的财产。

又规定相应的鼓励措施,鼓励知情者对隐匿财产的人家进行举报。凡举报属实者,用查没财产的1/3奖励举报人。这可是个不小的数目,有很大的吸引力。

你可以想象手实法出台后会出现什么情况,那些官吏们趁机大捞外快,对百姓们挨家挨户进行财产估算,一条地垄一根椽子都要登记上册。有的无赖之徒专门到处去探访谁家隐匿了什么,然后便进行敲诈勒索。

一时间,宋神宗收到了大量反对手实法的奏章,宋神宗又联想起吕惠卿之前任人唯亲,刚执政就把两个弟弟提拔起来,因为和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有私仇还想在处理别的事情的时候把王安国牵连进去进而牵连王安石,从而避免王安石东山再起,自己长时间执政,可见吕惠卿无论是能力还是品德都远远不如王安石,于是宋神宗决定请王安石再度出山领导变法。

此时的王安石安然享受平静的生活,面对宋神宗的邀请,他其实不太想去,可是想起宋神宗对他的信任和支持,再加上吕惠卿的手实法必须尽快纠正,他还是决定再度回朝担任宰相,在路上,他的船停在了金陵以东第一水路军事重镇京口对面的瓜洲渡口,王安石看到了眼前的景色,突然觉得过去这八个月的生活挺好的,没有负担,没有压力,可以尽情地享受山间明月,一旦回到朝廷,他就又要面对一大堆的琐事,承受巨大的压力,还要遭受反对派的各种攻击,所以这次他回去只要把自己不在这段时间新法出现的问题一解决,他就要立刻辞职,回到现在的生活中,想到这里,他写下了这首《泊船瓜洲》,诗云: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前两句说京口和瓜洲只有一水之隔,和钟山也只隔着几重山,给我们的感觉是京口和瓜州好近,但实际上它们还是有一定距离的,王安石故意这么写是为了体现船速之快,这两句给我们的感觉是王安石想尽快回到朝廷,把变法及时纠正,但是接下来两句转折来了。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风我们看不到,但春风总能带来生机,王安石用一个“绿”字体现出了春风的力量,春风吹过,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所以王安石写这一句绝不仅仅是在写江南的春天,他也是在写自己,他希望自己此次回到朝廷,也能像春风一样,把出现问题的新法及时纠正,让新法重现焕发生机与活力,让新法中的政策变成利国利民的好政策,可是这谈何容易?

“明月何时照我还?”他还没回到朝廷,就已经开始想念江南的美好生活了,因为他不知道,自己这次回朝还要面对多少困难,处理多少事情,才能让宋神宗批准他辞职回到这里继续过这样平静的生活。

王安石带着复杂而矛盾的心情回到了朝廷,然后赶紧开始解决手实法带来的各种问题。就在这个时候,吕惠卿的弟弟吕升卿主持国子监选拔贡生的考试,吕升卿以权谋私,将其才质平庸的内弟方通录取为高等,结果这事引发了很多人的不满,让吕惠卿的名声变得更差了,再加上这个时候王安石也回来了,吕惠卿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可能取代王安石成为宰相了,所以就请求外任,宋神宗同意了。吕惠卿这一走,王安石没有了任何顾忌,立马就废除了手实法,新法总算是走上了正确的轨道。与此同时,王安石有意地把主要工作交给王珪和吴充去做,这二人也没有辜负王安石,于是王安石就再次向宋神宗请求退休,宋神宗不同意,王安石就继续上札子,他说自己精力不足,容易耽误朝廷政事,不能占据着重要位置而影响提拔新的人才。

宋神宗意识到王安石去意已决,勉强同意王安石辞去相位,但还挽留他在京师居住,以备随时顾问。王安石上表婉言谢绝。神宗无奈,只得批准,王安石以本官即以使相的身份判江宁府。王珪和吴充同时拜相,代替王安石执政。

王安石终于回到了梦寐以求的江宁,过上了逍遥自在的生活。

有一天,有一位客人来访,这个客人不是别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苏轼。王安石当初变法,苏轼坚决反对,所以王安石后来用了苏辙,没有用苏轼。之后苏轼到了地方当官,才逐渐意识到新法的好处,还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纠正新法的一些弊端。凡是他执政的地方,新法推行的都非常成功。苏轼是个直肠子,所以看到新法的问题,就不可避免在自己的诗文中提及,这就给了别人攻击他的借口,王安石在位的时候苏轼还没事,可王安石隐退之后,很多人就说苏轼利用诗歌反对新法,诽谤圣上,苏轼还因此被下了大狱,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之前我们在聊《诗的味道》那本书的时候讲到过。苏轼被下狱后,很多人都展开了营救,王安石身在江宁,还特意给宋神宗上奏章,说:“岂有圣世而杀才士者乎?”这才使得苏轼最终出狱,被贬黄州,在黄州待了五年之后,苏轼接到朝廷的旨意,将他改授汝州团练副使,他在赴调的途中经过金陵,所以特意来拜访王安石。

孔子曾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苏轼和王安石曾经政见不同,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两人的私交,更何况此时二人都已远离朝堂,自然相逢一笑泯恩仇,他们一起游览了著名的风景区钟山,并写诗唱和,甚是惬意。留连数日后,苏轼依依不舍地告别王安石,继续北上赴任,这也是他们二人最后一次见面。

元丰八年的春末,王安石一场病刚好,突然从朝廷传来噩耗,神宗皇帝在三月戊戌(初五)日崩于福年殿,享年仅三十八岁。王安石听到这个消息,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写了两首《神宗皇帝挽词》,并命人到报宁寺里请全寺的僧人念经,做法事,为神宗祈祷,超度亡灵。王安石和宋神宗的关系早已超越了普通的君臣关系,而是上升到了心心相印的知己的高度,正是宋神宗的信赖和支持,王安石才能开启变法,并且在遭遇巨大阻力之后还能继续实行新法,现在宋神宗驾崩,王安石在悲痛之余不免担心起新法来。应该说,他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此时新君年龄太小,朝廷实权掌握在太皇太后高氏手里,而且神宗死后两个月,王安石的继任者宰相王珪也跟着死去。紧接着,保守派领袖人物司马光入京拜相,司马光虽然和王安石关系很好,但是他一直坚决反对变法,之前有宋神宗罩着,他动不了新法,只能回去写《资治通鉴》,现在他已是宰相,而且有高太皇太后撑腰,于是司马光开始全力废除所有新法,当苏轼得知司马光要废除免役法的时候,实在受不了了,说这是利国利民的好政策啊,不能废啊!司马光才不管,照废不误,这个消息传到王安石的耳朵里,王安石说:“此法亦能罢乎?此法亦能罢乎?此法我和先帝反复研讨一年多,考虑甚为周详,措置极其精当。此法一罢,天下事尚可为乎?尚可为乎?”说罢,眼睛一闭,往床上一躺,一句话也不再说,一口水也不想喝,一匙饭也不想吃,谁说什么也不听。

两天后,王安石在家中逝世。享年六十六岁。

王安石逝世的消息传来,此时正在病中的司马光极为悲痛,他虽然反对王安石的新法,但跟王安石私交却很好,他担心现在新法一废,很多人会落井下石,进一步攻击王安石和他的家人,所以赶紧向朝廷提出,要对王安石优加厚礼,并且追赠太傅,而追赠太傅的圣旨,正是由苏轼执笔。

王安石在临终前曾写了这么一首名为《新花》的诗,诗云:

老年少欢豫,况复病在床。

汲水置新花,取慰此流光。

流光只须臾,我亦岂久长。

新花与故吾,已矣两相忘。

大意是说,老年人没有什么喜怒哀乐了,更何况是像我这样卧病在床的人。取水浇灌新开的花朵,以此慰藉这些时光。时光转瞬即逝,我又怎能长久存在?无论是花还是我,都将随着时光的流逝,被人们遗忘。

王安石说错了,他不但没有被人遗忘,还成为了“唐宋八大家”之一,被后人铭记。

王安石去世后,司马光虽然在尽全力保护王安石的身后名,但废除新法的脚步也并未停止。不过没过多久司马光也去世了,可无论是司马光的继任者还是王安石的继任者,都远不及他们,最后新旧两党闹得不可开交,形成了激烈的党争,加速了北宋的灭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初王安石变法的时候,有一个叫蔡京的人大力支持新法,所以被提拔,后来司马光废除新法的时候,蔡京更是最积极的一个,再之后,旧党被打压,蔡京又重新成为新党,并且在宋徽宗即位之后大权独揽,推着宋徽宗走向了亡国之路,而这一切,就不是王安石和司马光可以预料到的了。

说到这儿,《大宋宰相王安石》这本书我们就聊完了,希望能够让你对王安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当然由于篇幅原因,我其实省略了很多故事,也来不及讲王安石的很多精彩诗文,所以如果你对王安石感兴趣,我还是推荐你去看原书。

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启发,下期节目我们再见!

本期书单:

1.《大宋宰相王安石》,毕宝魁著;

2.《易中天中华史:王安石变法》,易中天著;

3.《王安石:立于浊流之人》,三浦国雄著;

4.《最美宋词》,苏樱著;

5.《文人政治的一曲悲歌》,赵明著;

6.《诗的味道》,高盛元著;

7.《论语》;

8.《北宋的十一张面孔》,吴铮强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076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658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732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493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59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98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601评论 3 41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48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97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114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78评论 1 34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53评论 5 33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85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42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80评论 2 367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139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