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放三天假,在学校连续上了9天课的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回来了。
新学校的新生活,有序而紧张。孩子们每天早上6点起床,晚餐加上洗澡和洗衣服的时间,只有一个小时。哥哥说,常常要拿出百米冲刺的速度,才能准时到课室上晚修。好不容易放假,孩子们都想好好休息一下。爸爸则时不时地启动催作业的模式,孩子们似乎只是敷衍一下。
第三天,他们开始赶作业。妹妹上午去练体能,就只剩下午两三个小时的时间写作业了。我不由得叹了口气,总说“要事优先,”却毫无收效。“再这么下去,你们会没书读的了。”我说。
《孩子.挑战》第八章讲到: “只有当信任孩子,信任他的能力时,才能真正表现出对他的尊重。”怎么做才叫“信任?”我不由得问自己:
你相信他们会完成作业吗?
你相信他们会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吗?
你相信他们会努力吗?
你相信他们肯定有书读吗?
你相信他们一个有比自己更好的未来吗?
答案是肯定的。然而,我们常常在无意识中却说了不信任孩子的话,做了不信任孩子的事。当我说“再这么下去,你们会没书读的”这句话时,是对孩子持一种怀疑的态度,不相信孩子能做好,对孩子的未来不敢笃定,缺少信心。
在带哥哥去理发的路上,哥哥说,放假就想好好休息一下。我对他的观点表示认同,同时提出了我的建议:可以计划安排一天做一部分,最好不要留到最后一天才做,赶作业,没有时间检查,也没有时间思考。哥哥说“知道了。”我想,我是不是又在唠叨呢?但无论如何,我还是不会强迫他们。我知道,有足够大吸引力的时候,他们还是能做到“要事优先。”
我要提醒自己,要信任他们有能力做好每一件事情,而不是试图控制他们按照我的想法去做。如果他们没有做到,就承担自然结果。尊重他们发展的规律和秩序,保持和善及愉快的气氛,不说教,不强迫,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