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义词是汉语二语词汇学习中的难点。现有研究主要成果多集中在偏误分析。对习得的动态发展过程少有研究。
本文考察两类近义词的习得差异(相近义项差异和不同义项差异。相近义项差异:一组近义词中理性意义基本相同的义项之间的差异,如适用对象、语体色彩、感情态度等的不同,如准确和正确;不同义项差异:一组近义词中除相近义项之外的其他义项的差异。如日期和日子)
这两类近义词是如何习得的?受哪些因素影响?各自表现出什么特点?
研究方法
实验介绍
两因素2X3混合实验。差异类型 2 被试内因素 :相近义项 不同义项
汉语水平 3 被试间因素:初级 中级 高级
实验工具
1填空
20对常见双音节近义词(含近义动词名词形容词)每对近义词至少有一个多义词,每对近义词设计两道选择题,一道考察相近义项差异,一道考察不同义项差异。
2难度自评
四度量表
被试
71名学习者
测试方法
随堂测试
实验结果
测试成绩统计
对每位被试成绩进行统计。每题正确1分,错误或漏选0分 两类近义词各类满分20分
结果见表。
1义项关系的主效应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义项关系主效应不显著。F(1,68)=2.094 p=0.152
不同义项的平均成绩M=12.85, SD=3.41
仅略高于
相近义项的平均成绩M=12.54,SD=3.18
二者没有显著差异
2 汉语水平的主效应
汉语水平的主效应显著 F(2,68)=124.780 P<0.001
说明汉语水平对学习效果影响显著。
对汉语水平LSD进行多重比较
结果表明:初级中级高级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 P<0.001
中级与高级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01
3 义项关系与汉语水平的交互效应
显著 F(2,68)=3.377 p <0.05
对此进行简单效应检验,分别考察在不同语言水平条件下义项关系对学习者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初级,相近义项和不同义项成绩不显著,F初级(1,68)=0.88 P=0.352
高级,不显著,F高级(1,68)=0.54 P=0.466
中级,显著。F中级(1,68)=8.58 p<0.01
难度系数自评结果
1义项关系主效应
不显著
说明,学习者并不认为不同义项题目比相近义项题目容易
2汉语水平主效应
显著
对汉语水平使用LSD方法进行多重比较。
结果表明
初级与中级、高级学习者在难度评分上有显著差异
中级与高级之间也有显著差异
说明汉语水平对难度系数的评分有显著影响,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学习者认为近义词的难度逐渐减小
3义项与汉语水平的交互效应
显著
简单效应检验表明
初级和中级,两类难度评分差异不显著
高级水平,两类难度评分差异显著
分析与讨论
初级水平学习者的特点
两类近义词正确率都没过半。学习者对两类题目的难度评分达到3以上。
可见,初级学习者对两类近义词差异的辨析能力较差
Jiang(2000)认为:
列举一二。
中级水平学习者的特点
两类近义词正确率都有所上升。不同义项题目得分显著高于相同义项题目得分。
说明,中级学习者区分不同义项差异的能力强于区分相近义项差异。
推测,中级学习者可能开始意识到一组近义词并非在任何语境下都具有近义关系,而只是在某个或某个义项上与其他词构成近义关系。
为进一步证实推测,随机访谈4名被试。列举一二
此外,两类题目的难度评分,并无差异。
说明,学习者对于不同义项的分析还没有足够把握,不同义项在学习者心理词典中的分化可能并未最终完成。
高级水平学习者的特点
比中级,两类题目得分又有所提高。且两类没有显著差异。可见,到了高级阶段,学习者对于两类近义词已基本习得。
同时发现,学习者对相近义项类题目的难度评分较初中级有明显下降。但认为这类题目比不同义项类题目难。
Hatch(1983)
结论
本文考察不同水平的汉语学习者对两类近义词差异的习得过程及习得特征。
初级,对两类都没有清晰的认识。
中级,对不同义项的差异显著好于对相近义项差异的习得。
高级,较好习得两类。
从以上习得特征可以看出,汉语二语者心理词典中近义词的组织方式经历了以词条为单位到以义项为单位的动态变化过程。
初级,由于不同义项的心理词典并未分化,学习者在心理词典中是以整个词条为单位识别近义词的
中级,学习者心理词典中的近义关系组织方式开始出现调整,从一开始的整个词条为单位组织关系,分化为以义项为单位组织关系。
但这一调整过程还受到义项频率的影响,对于频率较低的不同义项,学习者还没有办法从一组近义词的相近义项中分化。
高级,学习者对不同义项的分化基本完成,并建立起较为稳定的以义项为单位的近义关系网络。
以上结论说明,学习者对近义词不同义项差异的习得,早于,对相近义项的差异习得,因此教学中要考虑两类差异的教学顺序。
个人感悟
这类文章的套路已明了,以后要着重要数据收集方法、实验结果解释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