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问我这个问题,其实我以前也不爱读书的,我把这个归咎于,上学时身为学渣的我的“厌学症”残留。
我以前不看书,也知道读书百般好处,但就是静不下心来,那时候买过几本书想着睡觉之前看看,锻炼读书习惯。可是一打开书像读天书一样,没坚持几天就放弃了。不过,这个实验告诉我,书确实是安眠好物。
我是从2016年开始喜欢读书,每年读一百本左右,因为尝到了读书的甜头,也能够安心读下去,那现在读书完全成为了我的爱好,基本上一有时间就在读书,给了我很大的乐趣。
那如果书想去看书,静不下心来,该怎么办?
1、从感兴趣的书读起
2016年是我很迷茫很焦虑的一年,工作毫无起色生活找不到方向,开始羡慕背包客们,随心所欲的说走就走,当时看了一本书《再不远行,就老了》,感觉随着作者去了很多地方。
后来关注了理财的书、心理学等等,读书的领域越广学到的知识也随之增多。
开始阶段,选书很重要,不要想着一口气吃个胖子,先简后繁。迈开读书的步子,一步一个脚印的开展。
2、养成读书习惯
给自己营造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一个书架一张书桌一本一笔,简单就好,所有的准备是为了让自己更快进入状态。
加入读书群,结交一些兴趣相投书友,这样可以互相督促。我之前建了个读书群,群规是一星期大家一起读一本书,书目共拟,每周日把写好的读后感分享到群中,可以共同交流培养兴趣。
蔡康永说:如果永远只看合乎你想法的书你永远只会知道你已经知道的事。
每次去图书馆都会有一个感悟,好书真的太多了,古今中外历史名著、育儿简约、成长励志、科幻悬疑、管理领导力等等,人生就是要不断学习不能原地踏步。
3、动笔写
茅盾在他总结自己的读书经验时说:“读名著起码要读三遍,第一遍最好很快地把它读完,这好像在飞机上鸟瞰桂林城全景;第二遍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咀嚼,注意到各章各段的结构;第三遍要细细地一段一段地读、领会、运用,这时要注意它的炼字炼句。
写读书笔记是把书吸收的最便捷的方式,通过写读书笔记,可以简化书中重点内容,激发我们去思考总结。也方便日后翻阅复读,把书读薄,吸收书中营养。
尝试写文章,有输入才有输出,同时,有输出才会有更好的输入。不管是专业领域还是日常闲书,写下来自己的所学所想,通过写能够校验我们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自己之后更好的充实自己。
归根到底,把读书作为乐趣在做,拿起书就像喝苦药一样,真的很难坚持。
我把书当作我的另一双眼,通过读书可以领略更多风景,是从内到外的改变,养成读书的习惯会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