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幸与不幸是存在对立面的。
在于那个年代十几公里的路,从山里走到街上,远离山村疾苦,减轻家中负担,女孩嘛,这就是相对较好的归宿了,嫁给了一个素未谋面的男人也变成了值得庆祝的事情。
他有些男人的霸道无理,大男子主义,你们之间甚至很难产生对话,他养家糊口,让你衣食无忧,这似乎就是那个年代最大的恩赐,就不该在“妄想”情感上的温情。
你在年轻时嫁人,那时候“风华正茂”和“解决温饱”当然是后者更为重要,面对没有不着家的男主人,她每天要操持家里,洗衣做饭,烧柴担水,也算得井井有条。
她结婚几年,陆陆续续生了五个小孩,三个儿子两个闺女,听说她生孩子现场很是壮观和简陋,生完第二天就下田干活,在未来她的孙媳妇生孩子时这倒是成了教育题材。
生活总是这样过,后来孩子慢慢长大,她在慢慢老去,本来乡村孩子还未成年就被当成顾家的“工具人”男孩们从小就挑柴担水,下田干活,女孩们洗衣做饭,而父亲只是个身份,教育是打骂,惩戒是棍棒,母亲在其中毫无话语权,只能旁边看着流着泪,说着情,却毫无用处,陈晓的长辈们从小就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知晓这些之后又能怪谁呢?
叔叔们在长大,慢慢地独立生活,不在受到掌控,经济情况也渐渐的变好,而这是幸与不幸的正反面就是命运使然,这时候奶奶开始生病,一种慢性肾病,一种折磨了她半辈子的病。
所有人看着她时好时坏的身体,长年累月的药物治疗,她像一颗被慢慢腐蚀的树,幸运的是,她的孩子们就像是树上鸟,一直在树上飞旋着,从未离去,而她的丈夫却像放弃了不再长果物业的农作物的农夫,鲜有询问,不曾挂念。
陈晓的奶奶是她见过的那个时代农村女性的缩影,她像个“典型”刻印在陈晓心里,警告自己不要成为那样的女人,不要去遇见那样的男人,妥协又无奈的度过自己贫瘠的一生。
但是奶奶对人一生都十分和蔼可亲,乐于助人,街坊四邻,弟弟妹妹,儿孙侄儿都很尊重她,在她生病时也是时常探望,出钱出力,她偶有回忆往昔,说过苦喊过累却从未说过一句她丈夫的不是。
只是一生病痛缠身,幸与不幸都在她身上参杂着,没有选择的人生,谁又说得清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