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什么最重要?选择最重要。
什么决定选择?价值观!
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就是思考“什么更重要?”和“什么最重要?”然后盯住重要的,而不是那些不重要的…… 就这么简单。
每个人做选择的根基就是他的价值观 。价值观不同,就会做出不同的选择。锤炼自己的价值观,就等同于提高选择质量。
再进一步,做选择的更深的方法论是什么呢?一句话就能说清楚。添加必要的条件。
亚马逊(Amazon.com)现在已然是互联网巨头,它也是地球上第一个真正成功的电商企业(Amazon 1995 年成立,Ebay 1995 年成立,Netflix 1997 年成立,阿里巴巴 1999 年成立,京东商城 2004 年成立……)。那么亚马逊选择的第一个商品是什么呢?—— 大家都知道,是书。
大家有没有认真想过,为什么亚马逊选择的商品是书,而不是别的什么呢?杰夫·贝索斯在一次私下的分享中提到他们当年为什么选来选去,最终选择书作为他们的主营产品:
市场一定要足够大;
品类必须有长期成长性;
消费者复购率要足够高;
更重要的关键在于,我们要选择一个售后成本很低,甚至干脆没有售后服务的商品!
再一次,这又是简单的数学应用题:如果,在每个条件中,都严格地去掉 90% 的选项,那最终,就是一万个商品里,只有一个能够满足条件…… 事后复盘之时,所谓的“秘密”就会显得过于简单,可实际上,简单并不等于容易。 能够做出这样高质量的选择的任何团队,做不成大事才怪呢。
我们再把选择的深层次方法论重新断句理解一下:
(添加)(必要的)(条件)……
每增加一个条件,选项就会大幅度减少;如果有没必要的条件掺杂进来,那么就会提前使得自己“全无选择”。这很可能是绝大多数人最终放弃深入思考的根本原因,因为他们总是不由自主地在进行选择的时候,掺杂大量的不必要条件,搞得自己最终显得“根本就没什么选择”,于是觉得那种“深入思考”根本就没有意义 —— 笨一点的,就直接成了“伸手党”;聪明一点的,不自觉就进入了另外一个坑:整天讨论“人到底有没有真正的选择”这类因为含混其辞所以始终不可能有明确答案的“哲思”……
现在我们知道了,所谓的选择,就是增加条件,但也明白了,那条件必须是“ 必要的条件 ” —— 选择,是在我眼里“奥卡姆剃刀原则”最应该必须严格贯彻执行的地方。一定要尽量做到只考虑且不遗漏那些最必要的条件。奥卡姆剃刀原理: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事情。
剩男剩女之所以剩下,很可能是由于把太多没必要(或者没那么必要)的条件放进来,进而导致选项全部被过滤掉。而亚马逊当初的选择最终被证明为是极为明智的,肯定是由于他们在选择的时候,只放进来那些最必要的条件并确实严格依据那些最必要的条件去筛选,最终找到那“难得的选项”。
我个人是每天都有一点进步的,但不断进步也有坏处,那坏处就是“经常不太愉快” —— 因为总是感觉“昨天的自己蠢死了!”(真是恨不得用更狠的脏话……)比如,当我在 2017 年回头看 2016 年自己的投资决策(2015 年的就更别提了),发现有些项目早就死掉了…… 复盘自己的决策过程,最终的结论总是一样的:
当初在选择的时候,要么是干脆忽略了某个必要的条件;要么是在某个必要的条件上没有做到足够苛刻……
就这么两个原因,完全没有其他任何理由。
观察别人,反思自己,四处求教,海量阅读,搞来搞去,最终的结论都是一样的:
绝大多数人在重大选择上毫无能力。
绝大多数人甚至干脆回避认真思考重大选择(无非就是筛选必要条件,和用条件严格筛选)—— 然后把自己有限的宝贵注意力放到鸡毛蒜皮的事儿上纠结一切。从这个角度望过去,还是一样的结论:绝大多数人(包括两辈子之前的我自己)根本不配做投资,因为投资是最最看重选择的行业啊!因为绝大多数人回避真正有意义的思考啊!因为绝大多数人就是不回避也想不出所以然啊…… 其实,想想看吧,古人常说的“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也不过是在描述绝大多数人的状态。
对待重大选择的态度越来越严肃,越来越认真之后,怨天尤人的念头就彻底被根除了。年轻的时候,我偶尔还会顾影自怜一下,觉得自己运气太差,老天对自己太不公平。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思考的深入,越来越觉得,都是自己的选择能力差造成的,甚至得到这样一个结论:现在一切的尴尬,最终都是当初自己选的…… 把时间拉得越长,这个结论越确定。
选择能力并不是天生的,它明显属于只能通过后天习得与锻炼的能力。所以说,选择能力,肯定是平时一点一点锻炼出来的。练习的方法也很简单:
面对任何一个选择(哪怕是很小的事情 —— 当然要从小事儿练起),都可以拿出纸笔开始罗列筛选条件;
为每个条件重要性打分,而后重新排序,可以是 1~5 分;
考虑每个条件的必要性,打分只有 1 和 0,要么有必要,要么没必要;
三十分钟之内,结果就会一目了然,但别急!因为还有下一步……
第二天再花三十分钟重新仔细过一遍 —— 如果选择本身的重要性很高,那么就可能重复更多次……
做记录很重要,很多人最终之所以很纠结,是因为他们从来不做记录,总以为自己“聪明到什么都记得住” —— 事实上并非如此,我们总是忘掉很多东西的,尤其是重要的东西…… 并且,事实上,记忆力好坏与大智慧(或者说真聪明)并不是完全正相关的。
只要有记录,就可以回顾,就可以反思,就可以改进,就可以提炼,就可以通过不断雕琢最终形成完善的价值观体系 —— 而最终,这恰恰就是绝大多数人彻头彻尾地欠缺的好品质。并且,保持记录,很可能是解决绝大多数人“遇事乱纠结”的最简单有效的手段,不要小看积累的力量,时间久了,那些曾经用过的筛选原则,总是可以在“意料之外”的地方用上 —— 不信走着瞧。
今日得到:
人生最重要的是选择。价值观决定选择,价值观就是思考“什么更重要?”和“什么最重要?”然后盯住重要的,而不是那些不重要的……
(添加)(必要的)(条件)……每增加一个条件,选项就会大幅度减少;
选择能力并不是天生的,它明显属于只能通过后天习得与锻炼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