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注释:
(1)邶(bèi):周代诸侯国名。
(2)劬(qú)劳:操劳。劬,辛苦。
(3)爰(yuán):这里。
(4)睍睆(xiàn huàn):鸟鸣声,一说美好的样子
解读赏析: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轻轻抚摸着你……”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风如母爱般和煦温暖,这首诗中的凯风也是母爱的象征,凯风从南方吹来,吹开酸枣树稚嫩的芽苞,小枣树逐渐茂盛,“棘心”长成“棘薪”,“棘”矮小丛生的酸枣树,孩子以此自比,极言母亲辛苦操劳,也隐含自感不成材辜负了母亲养育深恩的自责愧疚之意。
后两章以“寒泉”“黄鸟”起兴,寒泉在浸润滋养浚邑之民,黄鸟用美丽的姿态和动听的歌声悦人耳目,诗人和兄弟七个儿子,没有一个不让母亲劳苦,寒泉黄鸟,一俯一仰,一动一静,相互映衬,传达出对母亲深沉的爱,也流露不能像“寒泉”“黄鸟”反哺母亲,使她得到心灵的慰藉和安宁的惭愧之情。
古人对孝的要求很高,反复咏叹母亲辛劳,称自己不孝往往是至孝的表现,诗人想表达的是:比起母亲的恩德,孩子的付出是微不足道的。唐代诗人孟郊由此演绎出脍炙人口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诗人念念不忘,反复咏叹,加上天衣无缝的比兴手法烘托渲染,生动构造了“凯风”鲜活的形象世界,辅以孩子的复杂心绪,使平淡的主题有了感人至深的表达效果,表达出拳拳赤子之心的殷殷反转之情,是至真至纯至孝的母爱赞歌。
古诗词中的象征
古诗词中的很多意象,都出自典故,有约定俗成的寓意,了解这些象征意义对鉴赏古代诗歌、准确把握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具有很大帮助,像大家熟知的“月亮”往往引发离愁别绪和思乡之情。出自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司马青衫”喻指极度悲伤之人,王实甫的《长亭送别》中“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和元白朴的《夺锦标》里“谁念江州司马,沦落天涯,青衫未免沾湿。”都是写诗人的伤感。“长亭”是送别之地的代称,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正是描述离别的惆怅。本诗中的“凯风”后来也成为母爱的代名词。古诗词鉴赏时找准这些突破口,解读主题的方向就不会跑偏。
寻找流行歌曲里的诗词身影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真姓名……我离开您的襁褓太久了,母亲。”澳门回归祖国期间,大型纪录片《澳门岁月》的主题歌词选用了闻一多先生于1925年写的《七子之歌》的首章《澳门》,一时引发曾饱受痛失领土哀痛的炎黄子孙的强烈共鸣。《七子之歌》的创作灵感正是得益于《诗经》中的《凯风》一诗。诗词对后世歌词的影响非常大,成为现代创作取之不竭的源泉,除了《虞美人》《水调歌头》等经典诗词被原版谱成曲目之外,很多现代流行歌曲作词家从古代诗词中寻找契合点,改编翻唱,运用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加入现代元素,也涌现出许多盛久不衰的经典作品,体现了流行文化对古典文学的沿袭,对诗词传承和转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诗词小真相:
《诗经》由“风”“雅”“颂”三大类组成,“风”又分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是《诗经》的精华。《邶风》是邶国的民谣,周武王克商,分朝歌(商都)以北为邶。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的诗句,因为《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所以常以“风骚”并举,分别指代诗歌现实主义源头《诗经》和浪漫主义源头《楚辞》,后“风骚”也被用来泛指文学。
赋、比、兴是《诗经》中的三种表现手法,后来成为诗歌创作普遍运用的写作技巧。赋是直接叙述或抒情;《蒹葭》一诗全用赋法,抒情味浓,意境深远;比是比喻、象征,《诗经·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英,”“颜”与“舜英”有相似点:“美”;兴是联想,触景生情。先说别的似乎无关的事,再引出要说的事。起兴手法有的用来渲染气氛,启发联想,有的先咏他物,使正文不至于突兀。《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鸟鸣引出淑女和君子。《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引出夫妻的悲剧命运。
知识小问答:
儒家经典著作如《诗》《书》《易》《礼》《乐》《春秋》《左传》等按照古代文体应归入:
A.经 B.史 C.子 D.集
答案:A
原创文章,转载须经作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