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赚钱,要么有自己的流量,要么有自己的产品。
没有产品,就需要补充起来。
一篇文章,一门课程,一本书,一个社群,一支笔,都是一个产品,有产品思维,在设计上应该把产品从虚拟的变成可交付的。
产品,不是只有实物才是产品,虚拟的知识内容也可以成为产品,课程、社群、训练营、音频课等等都可以做成产品。
做产品要有自己本身的一套基本的理论支撑,符合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大白话就是要有人买。
你自己觉得再好的产品,如果没有人买,这产品都是不合格的。
只有人愿意付费购买,说明你这个产品初步判断是有价值的。
第一部分:规划设计一个产品的三大步骤。
一、确定要解决的需求。
我们做一个产品通常是发现了一个或者是某一类的用户需求需要被解决,然后就满足这个需求,提供解决方案。
可以由自己的需求,从而扩大到一类人的需求,打造一个产品。
我们不创造需求,只是在真实世界中发现需求,感受需求,总结需求,满足需求。
二、搭建产品结构。
搭建产品结构时有一个指导原则,你要比对手更有竞争力的解决问题。
假如你设计一门时间管理课,这个课程结构是什么?它的题目、课程模块、小标题分别是什么?
在每一个模块下面有几节课等等,这是一个课程的结构。
你为什么做这样的结构,而不做那样的结构,把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拿出来,去解决一个针对性的问题。
在搭建产品结构有两个方面,第一是功能结构,第二是实现形式。
功能结构搭建好以后,就要想着课程用什么形式让更多的人能很好地受益,微信听课、文字稿、图文解读、社群陪伴、助教跟进、学员打卡。
不同的形式,针对的人群不一样,对于课程的理解和交付满意度是不同的。
三、推敲产品细节。
搭建好了产品结构,接下来的工作就是从细节上推敲产品。
让自己的产品更有特色,更有差异性,用户体验更好。
第二部分:产品设计的四个指导原则。
第一、产品是规划加进化出来的。
有DNA的产品会持续进化,DNA就是产品的价值观和认知。
一个人就是一个产品,张小龙认为一个产品也要像一个人一样,人有价值观和认知,产品也应该有它的价值观和认知。
一个产品有了价值观和认知,就等于有了它的定位,后面就可以持续进化。
第二、产品的功能模块之间是有机联系的。
功能模块的联系,让用户在多个场景,多次的接触和用到这个产品。
如果能做到全方位的,占领用户心智,一天用上很多次,那这个产品一定是成功的。
第三、学会发散、收敛、抽象、分类。
发散,发现更多问题。
收敛,总结成某个现象。
抽象出某个概念,分类进行解决。
第四、极简克制,通过“舍”实现“得”。
简单、简洁的传达一条信息。
让用户能通过简单的操作,解决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个产品解决一个需求。
【个人感悟】
有产品的思维,不是今天想到哪里做哪里。
要有全局观,站在更高的维度,进行设计。
快速出产品,快速迭代,听客户的意见,但不要被客户牵着走。
放弃大而全的解决问题的想法,做到专一而精致,让一个问题能深入其中,得到更好、更快的解决。
一个产品做不到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能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也是非常棒的。
我是一名自媒体成长博主,也是妈妈。
我是惠惠,目标:十年读书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