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是经常感受到“身不由己”的深深无力感。
举一例:
为了月底的校运动会,学校要求新生参加方阵排练。排练的时间选在周四晚上,而周四晚是敝人出去家教创收的美好时光。
当然,面对这种不让请假的“集体活动”,有些学生选择了直接不去,无疑都是本地的二代们,找机会往University counselor的办公室多写几封感谢信就可以(信里有些什么无需说明,毕竟感谢一事本来就不只限于精神层面)。如果我也任性而为,势必被部分人加工一番(不热爱集体,仅此一条便可治罪),吹进Uc的耳朵里,那本科入党就完全都不要想了。这很正常,你不给我面子,我为什么还给你好处。毕竟不能总拿圣贤的标准来要求他人。本来遴选进去的指标就不多,同学当然是能多踩掉一个是一个,而阻止其入党则是釜底抽薪。
如果问大学第一学期学到了什么,那就是凡事都万万不能从个人情感需求的角度出发,那样人会变成撒泼打诨的巨婴;很多时候,从人性之逐利本质出发,我们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就能有更稳的把握。也就是说,冷静分析同时大胆猜测自己随心所欲的后果,并及时克制自己追求自我的那种与生俱来的冲动,是每一个“二无一有人员”(无关系、无资本、有上进心)必须要学会的。
话又说回来了,就算你去参加方阵排练,入党就能轮到你吗?成绩再突出入党就能稳吗?这种事情就是属于典型的“费力不讨好不费力必得罪”的破事烂事。少去一次家教,只是损失几百元人民币;少去一次“集体活动”,那损失的可就是成为人民公仆的机会。
可以说,在未来很多年里,内心的这两个我— —感性的我与理性的我、纯真的我和世俗的我、真实的我与伪装的我之间冲突与斗争一定不会少。但后者必须赢。
牢笼与自由,我终于有了选择的余地。
(这是一篇专属于多血质的精神内耗,粘液质们没有这个烦恼。他们实现外表平静情绪平稳的代价,就是失去体验自我感受自我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感受幸福的能力,这是实现创造的能力。多血质在历史上大多怀才不遇,他们的资质决定他们习得能力强,却也似乎注定了他们只能孤芳自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