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亲身经历感触生活)
一直以来,我总觉得小朋友很可怜,从小到大的寒暑假只能宅在家里,没有亲戚可走。
可他姥经常向他灌输:妈妈从小到大都好些人疼爱。外公、外婆、舅舅、小姨、表哥、表姐。
他分明有亲戚,有姨妈,有舅舅。但不是直系的。
长此以往,小朋友就没有亲戚了。尤其像我们这种把家安在外地的,过年过节都没亲戚走动。连个说心里话的人都没有。
一次偶然的聊家常。我把心中的苦恼说了出来。他说:我也有这种担忧啊!我孩子,没有亲姑姑、叔叔啊!
我理解你的理解。他说。
他冲我一笑说:这样吧!以后你就是我孩子的小姑,我是你家孩子的舅舅。
好主意!我俩相视而笑。
我顺理成章成了他口中的:她小姑;侄女称呼我:小姑姑。
这约定一晃就是十年。依稀记得很清楚,我调到分公司来的第一年,认识他的。朋友的朋友。
每次过中秋节、春节。都会带侄女来看我。
侄女小的时候,我会买些裙子送她。她都向小伙伴们炫耀:小姑姑买的。似乎天底下只有她一个人有小姑姑。晚上睡觉的时候,她都不肯脱下来,非要穿着新衣服睡觉。
弹指一挥十年,侄女长大了。今年侄女参加高参,出来成绩、拿到了大学入录通知书,第一时间就给我打电话汇报。
国庆假期的第二天,他载着侄女来到我单位(他家离我单位不到8公里,每次都是来单位探望我的)。
侄女跟我谈了大学新生活,对自己还长个有点担心,对自己的仰卧起坐等潜力有惊讶。对于学习,她有些苦恼,累,新。今天跟我分享了刑法老师的课,她说老师说的“不作为行为下的犯罪”。“震惊了我”一个人经过一个濒于死亡的人附近能施于援手而不顾致人死亡,竟然属于故意杀人罪,她一开始以为只是道德谴责,当然老师只是谈了不作为行为。我们俩进行了认真讨论,法盲的我在认为可能属于过失杀人;被侄女否决后,建议她去查法条,果然侄女是对的,后来侄女说,德国等国更严厉,有见死不救罪。
给我上了一堂法学课。
我可以开您的SUV?她在争求我的意见。把钥匙递给她。
侄女试驾去了,我们开始成人的聊天话题。聊到了侄女现在学习的困惑,我说不用担心,刚开始学习。我告诉他,此前我已经跟侄女说过:大学学的不懂,才是新的知识新的世界的开始,如果进了大学,一开始学的就懂,那不就是熟悉的高中的世界的延续么,这就失去了读大学的意义。从不懂到理解,到自己去追寻更广阔的世界,这才是真正的上大学。我当年上大学,更不懂呢?我也顺带给他提到了有些律师,不为当事人权利辩护,只是自己搏眼球名声。我希望侄女不会这样的。要为正气伸张。内心的图景一定要广阔。
离别时,我把他们送上车,挥手告别。回到办公室,盯着电脑不知道坐了多久。
我心里好惭愧,我不配做人。不配做侄女口中的小姑姑。面对他们所有的一切,都是伪装、虚情假义的好客。
道德压力涌上心头。自责、良心不安。
这些年,他们每次来看望我,礼品都是丰厚的。当然,对我的热情元气满满的。装是不装出来的。在他们内心深处早就把我当成了亲人对待。
早几年,怕他对我有非分的想法,有意跟他保持着距离、保持冷漠,偶尔甚至有敌意。时间就是最好的见证。哎!自己太小心眼了、狭隘,格局小。最近几年,戒备状态少了,可自卑感又油然而生:经济悬殊太大、社会地位的不对等。想跟他走近一点,心里在都没底气;自己几俩几钱自己还没数?
很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