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吃到了我妈寄给我的艾草粄,样子看着不太好看,但是味道还挺好吃的。甜度对我来说刚刚好,微甜的那种,不会很腻,有股淡淡的艾草清香,里面包了一点芝麻和花生粒,还好不是很多。
上一次吃,大概是在高三毕业那年,在学校食堂买了一个早餐糕点,但是不好吃,里面包的东西太甜太腻了。还是喜欢奶奶做的艾草粄。
早春时节田埂上都会长出很多鲜嫩的艾草,一般会有两种艾草,一种是叶子比较细的,刚长出十多厘米的艾草最适合做艾草粄了,等后面老了会长得蛮高,还有一种是叶子比较宽大,但是植株长得比较像菠菜,叶子会分开,根茎长到后期也只有二三十厘米高左右,一般我们会选择比较嫩的,整株拔起来煲肉汤,清热解毒。
做艾草粄的艾草也分时期,春雷出现前的会比较好吃,春雷之后的艾草做出来的粄容易有苦味。但是我们都会在艾草长出来没有多久就去采摘回来做粄,选择采摘的地方也有讲究,最好不要采路边的,因为那种容易被狗撒尿,比较脏一些。菜园子里的或者是溪流边上的最为合适,长得好又干净。
我不记得奶奶是怎么做的,只记得奶奶做的艾草粄外观并不是很好看,没有特定的形状,都是随手搓捏出来的,但是颜色很好看,深绿色看着就很好吃,甜度也刚好,不会甜得发腻,更多的保留住了艾草的清甜。奶奶不会往里面放任何馅料,可能是家里的做法是那样子的,好在我们几个小孩都不喜欢馅料,就喜欢那种纯正的艾草粄。
以前只有奶奶做过艾草粄,我妈从来没有做过,今天还是第一次吃我妈做的,虽然味道和奶奶做的那种不同,但是各有特色,都会比在外面买来的更好吃,我妈还告诉我说,这个艾草还是她特意种的,不是外面摘的,选的都是嫩的艾草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