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在这一天,我计划奖励自己阅读一本《毕淑敏文集》,一月内读完。
想起书,就觉得倍感亲切,我是一个爱书之人,想起小时候,可读的书籍特别少。哪个学生如果能订一本《少年文艺》,全班同学看她的眼神都是羡慕。谁若是有本课外书,大家争相讨好。那时我还爱看《皮皮鲁和鲁西西》,可惜家境不富裕,家长是不会给我们买课外书的。还好,哥哥大我4岁,他的课本儿也是我的课外读物。有时他从同学那儿借来书,我也会爱不释手。有一次,我不知从哪儿翻出了一本童话书,没有封皮儿,而且还缺少了好多页,里面有很多有趣的故事《青蛙王子》、《灰姑娘》等,我是看了一遍又一遍。令我记忆犹新的是有一篇《放鹅姑娘》,只有一个开头,后面内容就没有了,于是我开始畅想:放鹅姑娘会遇到什么事?会有什么美好的未来?越想越想读,可惜没有,一直到长大后才知道原来这本书是《格林童话》,放鹅姑娘的故事已经记得不是很清了,但这段经历却永远留在了脑海里。
小时候,有时会帮助大人做一些事,比如放羊,比如看麦场等,我都会儿拿一本书,一边“工作”一边看,羊吃饱了,我也看好了,然后心满意足的回家。那份阅读快乐至今依然记得。
上了中学,琼瑶剧、金庸剧热播,于是他们的书也成了热门儿。我也因此看了许多琼瑶、金庸的书。初三的一天,我正看得起劲儿,突然伸过来一只手,没收了我看的津津有味的书。从此“改邪归正”,努力学习。
到了师范,我最喜爱的地方就是图书馆。那是我的乐园,终于有许多书可读了。我心中那份愉悦无于言表。第一年,读中国名著,第二年读外国名著,第三年多读一些报刊杂志,《小小说》《微型小说》是我最爱。有一次生物课,已经记不清老师讲的是什么内容,只记得刚偷看了一页借的《简爱》,就被老师的火眼金睛发现了,他给了我4个字儿一一见缝插针。至今,只要看到这4个字儿,我脸上还感觉到火辣辣的。
及至工作,写教案、上课,写读书笔记,改作业等消磨了我对书的热情,读书开始显得功利起来,多读一些教学杂志,《小学语文》《小学青年教师》等,因为上面有许多案例,可以反复研读后用在自己的课堂上,能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无关的书基本上再也不看。
后来,结婚、生养孩子,家务等让我的世界变得浮躁,静心阅读成了奢侈,自已读变成了给小孩子读,偶尔看看书,也多是小孩子的书。
去年,图书馆举行“我是讲书人”大赛活动,我有幸当评委,其中,一个女孩讲的《活着》打动了我。回来之后,订了一年的电子书。一口气把《活着》这本书读完,感觉仿佛又找回了曾经的读书激情。然而,工作、照顾小宝的繁忙又把我刚燃起的读书热情消失,就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成了我读书的常态。有时看到书柜的书,有的买回好久仍未翻看,心生愧疚。
今年,给自已定了写简书的任务,为了完成任务,倒逼着自已读书,一段时间下来,突然觉得浮躁的心安定了下来,是书,让我的生活渐渐充盈。我感觉,现在的自已越活越年轻了,书,这位小友,真是功不可没!
与书为友,其乐无穷!
读书的意义有两个:一是使人不卑不亢地活着。二可以使人心灵干净。一本书读完可能很快就忘记了,好比竹篮打水,是一场空。但是竹篮经过一次次水的洗礼,会一次比一次干净。一个人每天看书。可能会记不住什么。但在潜意识里会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范雨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