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视剧《唐伯虎点秋香》的结局中,大才子唐伯虎最终娶了秋香,这让我们不禁联想,唐伯虎的一生必然是如童话一般幸福美满的。但实际上,真实历史上的唐伯虎一生坎坷,和历史上的秋香也并没有交集。
唐伯虎出生在明朝的苏州,祖上是前朝的一位将军,父亲经营着一家小酒馆,因此在当时还算是个不错的家庭。
可是在伯虎24岁那年,父母、妹妹、妻子和儿子都相继去世,打击可谓至深。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绝境,伯虎开始走上考取功名的道路,后来取得乡试第一,并进京参加会试,也取得了好成绩。
但一方面因为个人生活风流放浪、性格狂妄,再加上时运不济,伯虎最终因为一场案件受牵连而入狱,之后被罢黜为一个地方小吏。伯虎深以为耻而不去就职,回到家中后,他与第二任妻子也因此失和,不久双方解除了一纸婚约。
之后的唐伯虎便彻底心灰意冷,开始远游各地,回来后纵情酒色,以卖画为生,生活困顿,常常需要朋友救济,一直到去世,最后他下葬的费用还是朋友们凑的。
比唐伯虎晚约300年,《浮生六记》的作者沈复,也是一位出身小康家庭,有才华,晚年却落魄到以卖画为生的苏州人氏。但和唐伯虎不同的是,沈复从未进取求过功名。
《浮生六记》是沈复梳理自己的一生而写成的散文集,从中我们可以得知,沈复一直沉醉在和自己的妻子芸娘的温柔乡中,芸娘也没有因为沈复的不思进取、生活困顿而有所嫌弃,反而一直不离不弃,直到后来芸娘因病去世。他们的爱情故事也因此传为一段佳话。
唐伯虎和沈复都是失意的文人,也都是清高之人。但和唐伯虎相比,沈复的清高只是假清高。没有发过财的人说自己视金钱如粪土,没有掌过权的人说自己淡薄名利,那都不过是书生气的借口罢了。
01. 没有担当的暖男
用现在的标准来看,沈复是一个不择不扣的暖男。
沈复用情专一。十三岁的时候,他就喜欢上了聪敏文艺、心灵手巧的芸娘,并和母亲说非她不娶。于是他们从小订下婚约,并按期完婚。婚后两人也是如胶似漆、恩爱有加。
沈复不自私,为人实在、真诚。他不以自己为中心,不斤斤计较,对身边的人也是颇为慷慨。
沈复有情趣、爱生活、有仪式感。他喜欢插花种花,喜欢摆弄盆景。他也经常带着芸娘一起赏花赏月、一同出游。还会一起在纸上定下盟约:“今生今世生死相依,永不分离”。
沈复内心稳重不浮躁、会疼人。他不强迫芸娘做什么事情,还劝芸娘不要对自己过于客气。在芸娘因为看了悲伤的戏剧心情沉郁而离场的时候,会第一时间赶去询问,而且请求母亲把接下来的演出换成开心一点的节目。偶尔芸娘生气的时候,他会立马察觉,然后温柔地抱她入怀,好生安慰。
沈复有内涵、有才华。他和芸娘一起谈论诗词,经常对她讲述在外的见闻,芸娘每次听得都很入迷。他会画画,文采也了得,这也是为什么他能写出这么优美的《浮生六记》了。
沈复这样的暖男,配上灵动又有才气的芸娘,二人世界自然会过得有趣之极,羡煞旁人。
但人无完人,沈复并不是一个有担当的人。
他在婚后不久继续回杭州念书,却因为思念芸娘而根本无心学习。
沈复两次经商。第一次是做卖酒的生意,后来没料到因为地方叛乱而海路受阻,酒屯着卖不出去,沈复没坚持多久就放弃了,实际上叛乱被平定就在同一年。第二次和表妹夫去广东经商半年,书中都没有记载具体做什么生意,反而是用很大篇幅描写了他和当地一位妓女喜儿一起逍遥快活的经历。
这样的沈复,书念不好,经商也没有头脑,做正经事都是三心二意,他再暖又如何呢?
02. 没有骨气的孝子
从字里行间透露出来,沈复是很崇敬自己的父亲的,显然对于父亲的威严也有所害怕,想必他对母亲也是毕恭毕敬。
父亲让芸娘代母亲持笔写家书,后来母亲觉得有些事情不好让芸娘代笔,便不让她写了。父亲不知情,察觉到家书不再是芸娘写的,回信表示问责。沈复了解到情况后,想要去解释一番,芸娘却劝住说不要再惹爹爹生气,沈复就让这事过去了。
父亲示意芸娘为自己纳妾,芸娘照令用心办理,因为这件事被母亲误会,也失了欢心。这个过程中也看不到沈复为缓和两人关系做过什么努力,他只是一味叹息。
芸娘后来又因为自己一封信的措辞被父亲严重误会,当时沈复就在父亲身边,却没有替她做任何辩解。在事后和芸娘提起时,反而又是芸娘觉得不应为此继续得罪父亲而默默承受。芸娘因此被赶出家门,而沈复只是跟着芸娘一起搬了出去。直到父亲自己搞清楚了误会,去招呼两人回去,这事才算了。
后来两代人关系依然继续恶化,夫妇两人于是把女儿给人做了童养媳,安排儿子外出做贸易,便再次离开家,投靠了芸娘的结拜姐妹,之后多处辗转,直到芸娘病重去世。
沈复之后开始卖画度日,不久后收到父亲病危的通知。这个时候的沈复第一个念头却是担心回去以后,父亲依然会因为旧事责怪自己,因此并没有第一时间回家。直到女儿再次写信说祖父已经去世,这才匆忙赶了回去。
这样的沈复,实际上是个软弱的人,没有自己的主见。他多次在芸娘被父母误会的时候,没有挺身而出,努力消除误会,最后反而是芸娘自己提议就此忍受,免得再惹公婆生气。沈复这样的孝子,口口声声说爱芸娘,却从来不主动挑起责任,为她为儿女争取更好的生活环境。只知道一味地风花雪月,那又如何呢?
03. 很多所谓的淡泊名利,其实是责任感的缺失
俗话说,百无一用是书生。
沈复就是这样一位无用的书生,他称自己喜欢独出己见,不屑于随着别人,就算是谈论诗品评画,都是带着“人家喜欢的我舍弃,人家舍弃的我偏捡起来”的意味。但他的“独出己见”,也只是在谈诗作画、游山玩水上了。而当面对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和鸡毛蒜皮,他不但毫无己见,而且显得极度无能。
当然,不是所有的书生都是“无用”的。百无一用的那些书生,是以为自己肚子里有了一点点墨水,就觉得比一般人高雅,一直沉迷在自己想象的风月世界里,自我感觉良好。旁人觉得他们很有文化,却不知他们在面对具体的生活问题时,内心是如何地抗拒,下意识把自己变成了瞎子、聋子和哑巴,不敢去承担一点点应负的责任,否则自己的风雅形象就会毁于一旦了。
罗曼罗兰说:“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真正有用的书生,是敢于认清和面对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并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沈复得知自己当初在广东唯一宠幸的妓女喜儿,听说他不再回广东之后,差点寻了短见。他于是在书中不无得意地写道:“半年一觉扬帮梦,赢得花船薄倖名”。
我只道他是:“一生未醒痴情梦,输得浮生功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