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读书时我很少先看完序言,常是整部书读完后再折过去看,如果不幸遇到冗长而枯燥的序言往往也会丢开手去。
确实,如果并非想深入研究者一般发自内心地喜欢而只是一个因为他人推荐,想一探究竟的“闯入者”,那么他在读完此类序言后常是读书的热情早被消磨了一半更有甚者会在此处“夭折”。而念楼学短着实是我能先读完序言再进入正文的为数不多的一本书之一,总结起来半缘喜欢半缘短。
钟书河老先生的文字幽默诙谐,雅俗共赏,是能从其简单的文字中获得智慧,进而想见其为人的那一种。此书再版了五六次,每一次再版时先生都亲自为之写一篇序言,无论是他在其中提到的“学其短,是学把文章写的短。写的短当然不等于写的好,即使写不好,也可以短一些,彼此省时省力,功德无量”一个幽默而有着真学识的便跃然纸上,读之,怎令人不欢喜?
白话文比不上文言文言简意丰这就使得现代文一般要比文言文冗长,外加之作者唯恐读者不能尽得其义,文章便又长了。婴孩用只言片语表达他的意思是由于学会的语言不多,但往往让人听不清楚。学习到了一定程度后写文章的强制性字数要求越来越多,文章越写越长,反而误以为写得多就等同于写得好,所以现今很少有人有意识地“学写短”。
但是由于时代背景不同,我们和古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程度,说话作文等方面也随之发生了大的改变,这就使得我们读起古文来因不了解文字背后的社会背景及含义而觉得枯燥无味。尤其是在国学复兴的时代潮流下的学生为此大为头痛,更是将文言文形象地比喻为高考的“三座大山”之一。而念楼学短则用看似是文言直译,实则是先生读书批注心得的方式解读出古人的智慧,让更多的人在选择生硬地背诵全文之外有了一种接近古文的更为合适的方式。凡此种种都让这只在白话文世界里的“洪水猛兽”被人们接纳,同时让那些并非系统地学习过文言文特殊句式,通假以及对那段古史知之甚少的人们有更大的可能通过一篇篇短小精悍,妙趣横生且充满智慧的故事喜欢上古文。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编撰前人著述的传统,但是大多是不加评析地翻译,搬运而成。像钟书河老先生这样有观点,有思想,有智慧并兼有白话与文言优点的选注却少之又少,可与《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文选》之类的书相媲美了。
不觉间,已洋洋洒洒写了近千余字却仍未道尽心中所想,为避免有上文所说的“长篇累牍“”之嫌,故在此以杨绛为之写的序言中的一句为结,以完此篇。
《念楼学短》合集,选题好,翻译的白话好,注释好,批语好,读了能增广学识,读来又趣味无穷。不信,只要试读一篇两篇,就知此言不虚,多言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