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学校是一所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经过历史积淀自然形成的教育教学风格,是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全面协调发展后而外显的整体强势素养,是绝大多数学生对学校的文化感同身受后而在自我言行方面的某些强势自觉,是学生在立足于全面发展基础上的强势智慧的强势发展。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办出自己的特色。”在全面贯彻落实《纲要》,不断深化学校改革的今天,加强特色学校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创办特色学校,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开发
学校是人群集合体,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其兴趣、能力、价值观、知识水平、心理品质等都在客观上存在着诸多差异和分歧,而且伴随着社会多元化和环境多样化,这种差异和分歧正呈现不断增长趋势。因此学校不能再寄希望于寻求那种一成不变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管理模式。每一所学校都要立足于本校实际,在充分认识自我、客观分析环境的基础上,积极寻求和创建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模式,培养出有个性、显特长、富创造力的人才来。
(二)创办特色学校,能够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
学校特色一旦形成,其办学理念、办学策略、办学行为、办学风格、办学成果就自然化作一种校园文化传统。它所拥有的各种个性特点无论内隐抑或外显,总会潜移默化并实实在在地于学生的个体发展中打上烙印。学生生长在有特色的学校中,便非常有可能养成特殊的兴趣爱好,并形成一定的个性特长,这在客观上就为学生初步确立了成才方向,奠定了成才基础。因此创办特色学校,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从而有利于处在其中的学生的个性形成、职业定向和未来生活。
(三)创办特色学校,促进教育事业的繁荣
近些年来,我国相继涌现出不少特色学校,而且教育行政部门也组织了多种多样的经验总结、宣传、参观和学习活动,使得诸如愉快教育、情境教育、成功教育等等得到了推广。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过去那种“千校一貌,万生一面”的办学模式和忽视学生能力发展的流弊,加快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步伐,拉动了教育工作的整体改革,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全面进步。
在学校特色建设取得成就的同时,还存在着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学校特色的理解过于简单。如把特色项目理解为兴趣小组、研究性学习式的活动,在项目的师生参与度与持续度上,认识还不足,实践还不够;在特色学校认识上,没有看到特色学校与特色项目两者在内涵深度、渗透广度、影响力度上的差异,以为把特色项目做大,做强,学生参与面广了,获奖人数多了,就可以成为特色学校,没有认识到特色学校之特色应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
第二,目标错位。有的学校不根据学校自身实际,生搬硬套外校的经验,移花接木,最终,半途而废。还有的学校今天言称建设此特色,明天说是建设彼特色,特色建设目标游离不定,结果是一事无成。还有的学校为了展示艺术教育的成果,以牺牲学生全面发展为代价,催生了素质教育进程中的德、智、体、美、劳“五官发育不全”的“怪胎”。
第三,对特色形成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学校特色建设是一场“持久战”,它不可能一蹴而就,有的校长简单地认为搞个项目,做点样子,出点成绩,得点荣誉就可以成为学校特色或特色学校,没有深刻理解与认真实践,更没有深入思考特色的精神内涵及其办学意义。有的学校特色随着校长变,换一任校长换一个特色,或是前任校长设定的特色建设目标,到后任校长手中便悄无声息,缺乏上下传承。
因此,中小学科学进行特色学校建设,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校长是创办特色学校的关键
学校能不能形成特色,充分发挥它固有的潜能,关键取决于校长是否具有创新意识:
首先表现在教育观念上。创新意识要求校长通过自己的指导和协调让教师的智慧、热情、探索和创造迸发出思想上的火花,让学生的天赋、个性、体魄和进取心得到充分的磨炼。要求校长能够成为办学思想和办学模式的创新设计者。特别应该重视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使学校的一切工作围绕着学生的发展。
其次,表现在管理方法上。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又取决于校长的管理思路和管理方法。校长要尽可能创造性地运用一切条件和机会把学校办成规范的特色学校,以体现国家给予每个学生平等的教育机会。校长在管理中要不断地提出新问题,选择新方法,让学校在新的机制、新的模式中运转;让师生在新的观念、新的思路中发展。
再次,表现在科研意识上。教育要讲究科学,不允许违反教育的基本规律,违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在这个问题上任何疏忽和随意都要犯极大的错误。而要探索学生的发展规律和学校的办学规律,最重要的当然只有通过科学研究。
校长的科研意识又表现在他的人格力量上。校长要善于用发展的眼光观察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事和人,善于发现新观点、新方法、新措施,真正尊重并支持教师、学生的首创精神。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校长往往可以凝聚一大批有作为的教师,使他们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找到工作乐趣,并且在教育教学中有所作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由于校长对创办特色学校具有决定意义,所以改进校长的选拔和任用工作,以适应一批优秀的校长就显得尤为重要。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任免校长的方式主要有委任制、聘任制、考任制和选任制四种,应当说不管通过哪种形式都可以产生素质优良的校长,但是针对现实中的某些用人不当的症结,必须大力推行多种方式综合运用的做法。具体地说就是要在“公平”原则下,通过考试的方式使公推的候选人取得选举资格;要在“公允”原则下,诉诸竞选演说的方式使能担大任者脱颖而出;要在“公正”原则下,借助教职工选举的方式实现竞争上岗;要在“公开”原则下,倡导任期届满评价制度以实行严格的管理成效监控。惟此,才能选拔出优秀校长,并保证优秀校长的最优化行为,进而更快、更好地创办有特色的学校。
二、教师是创办特色学校的根本保证
特色学校的教育要求教师具备为发展而教育的能力,这是教师高素质的综合体现。具体包括:
其一,具有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够敏感地捕捉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归纳、总结、评估和创新。
其二,具有引导和研究学生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教育的最主要最显著的效果体现在,要使一个人开始思考自己是怎样的人,自己身上有哪些优点。如果不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思考自己的命运,最好的教育方式也是毫无用处的。”因此,新世纪的教师应当“引导”学生。
其三,具有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性的能力。教师应当有能力将心理教育贯穿于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具备开放的思想、宽阔的胸怀、进取的精神、合作的意识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其四,具有科研和创新能力,富有教育机智。“科研型”教师日益为世人所关注,并成为新世纪教师形象代表。这就要求教师热心教育改革,有强烈的创造欲望、创新意识。创新就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给受教育者自由的空间。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处理偶发事件的能力品质。被誉为“俄国教师的教师”的大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缺乏了教育机智,无论他怎样研究教育理论,都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为发展而教育在客观上也要求教师必须富有教育机智。
这自然就向教师提出了十分严峻的挑战。当代教师不仅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教育才能、政治素质,而且要有真诚的爱心、童心、事业心,更要有较高的文化涵养、创新意识和人格魅力。师范教育工作应该善于研究优秀教师的一般特征,强化培养特色型教师的意识,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以切实造就一批有个性特色的教师,为创办特色学校奠定坚实的基础。师资培训工作也应当建立特色培养的指标体系,采取适当而有效的举措,进一步提升在职教师的素质,以保证在职教师的高质量。与此同时,在办学实践中,加大力度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实施优胜劣汰和优化组合策略,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特优教师并有效惩处不负责任的教育行为等也都是创办特色学校所需开展的工作。
三,在加强学校特色建设方面还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准确定位。一所学校要办出特色,必须端正办学思想,提出切合本校实际的办学目标。学校在确定自己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时,必须以党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为依据,从自己学校的实际出发,决不能盲目效仿。
3、整体规划 近年来,不少学校在争创办学特色的实践中,普遍存在只顾局部忽视整体的现象。我以为创建学校特色必须着眼于教育整体改革的全局,缺乏整体思考,只搞几项活动,或改革一类课程,单项与单项之间只是孤立存在,缺乏有机联系,就会导致特色建设偏离目标。
5、机制激励 教育行政部门要转变职能,简政放权,还校长办学的自主权。对基层学校的管理,重在引导、扶持。首先,要加强对学校特色建设工作的指导。教育行政部门应把创建特色学校工作摆上重要议程,列入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其次,要在办学模式、招生制度和干部制度等方面适应特色学校的改革需要。三是,要从人、财、物上采取适当的倾斜政策。四是,加强学校科研工作,建立“特色教育”教研、科研制度,并长期坚持下去。五是,建立特长教师、学生评估、奖励制度,对在创建特色教育中成绩突出的骨干教师,给予奖励,以激发师生的创特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创办特色学校,是一项周期长、见效慢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实践和思考的问题还很多,只要我们思想重视,大胆探索,不断实践,及时总结,就一定能够创建出富有生命力的特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