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中列举了四种马:最上等的马、次等的马、下等的马,以及最下等的马。
最上等的马光是看到鞭影,就能知道主人的意思,会立刻疾速奔跑。次等的马要等到鞭子接触到皮肤才会知道主人的心思。下等的马要等到感觉皮肉痛了才会跑,而最下等的马则非要等到痛入骨髓才会听话。
或许每个人都想要当最上等的马,如果不行,我们也希望至少成为次等的马,谁都不希望成为最下等的马。
但事实是,在我们成长过程中,一开始就聪明机警,找准目标的人,有时往往到达了一定的阶段后就会停滞不前。那些看似不那么绝顶聪明的人,在成长中经历曲折、退缩、迷茫、徬徨,往往却能从中感悟,收获更多,从而持续勇毅前行。
现实中,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我们是自信的,我们也是自卑的;我们是勇敢的,我们也是胆怯的;我们是豁达不拘的,我们有时也是斤斤计较的;我们是诚实守信的,我们有时也是会违背初心的。。。
拥有这两面的自己才是完整的,卡尔·荣格(Carl Gustav Jung )说:我情愿是完整的,也不愿是完美的。
因为,完整,才有创造力。就像得与失,彼此共存,可以达到平衡。就像阴和阳,彼此抱持,可以创造万物。
在看似矛盾对立的两者中找到彼此的价值,各自的贡献,这是完整的意义。
在负面的意识与行为背后,聆听自己内在深处的声音,连接真实的自己,把内在害怕的、脆弱的、“不那么好”的部分也带回到真实之中,在完整的自我中引导真正的改变发生。
这些“不那么好”的部分,就是化了妆的祝福。。。
最下等的马需要痛入骨髓才能奋起扬蹄,而经历这种彻骨之痛后,往往就不会那么轻易的就停下脚步。有的时候上等马就是下等马,而下等马有时就是上等马。
我们的思想没有波折,没有遭受到否定和打击,便无法走向深刻。我们的内心没有经历波澜,没有临近深渊,没有几番否定自我,没有几番寻求真我,便无法在这些磨炼中生长出崭新的自己。
这些磨炼,就是养分。没有淤泥,就没有白莲花。。。
感谢你的阅读,无限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