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天气很好,春风和煦,阳光明媚,三个女孩一起去逛街,好巧不巧,商场化妆品专柜在做活动,吸引了好多人驻足。因为是打五折,所以三个女孩很是激动,不由得庆幸自己的好运。
小A和小B各自买了三盒面膜,小A还买了一瓶防晒,一瓶隔离,还有一个唇彩加一只眼线笔。小B则是在柔肤水和爽肤水之间徘徊不定,犹豫再三地选择了一瓶柔肤水,还有一个粉底液加一个睫毛膏。小C本来也打算挑选一些,虽然现在用不上,但因为划算,可以囤积下来的物品,但因为最近看了日本山下英子的《断舍离》,考量再三,最终决定不买了。于是在小A和小B一声声,“我也还有呢,买了放着嘛,早晚用得上”,“真是遗憾,不买多可惜”的叹息声中,离开了商场。
小A回到家,收拾自己的化妆品,“哎呀,我之前买的面膜,竟然过期了,这可是花了大价钱呢。”于是,在遗憾与懊悔中,把过期的面膜扔掉了。可仍旧能够看到,她还有很多没有拆开包装的各种各样的瓶瓶罐罐,都是平时网上购物,或是商场买来的,无一例外地大部分都是觉得划算,拿来囤积的,却没想到,意外地放过了期,只能丢掉。
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有过小A这样的情况,当然不仅仅局限在化妆品上,比如衣服,笔记本,日常用品,等等。而种种囤积的货物,慢慢让你的家里变得拥挤不堪,杂乱无章。这时候,你的生活需要做出改变。
断舍离,既是打造正能量房间的家居整理术,也是透过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沌,让人生更舒适的人生整理术。
断舍离,要做的事情是:
断=断绝不需要的物品进入房内。
舍=舍弃家中累积的废物。
重复以上两项,最后达成的是: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身处宽裕而自在的空间。
虽然词汇的顺序是从“断”先开始,不过实际上,“舍”才是起点,也就是舍,断,离。
何为“舍”?
文中指出,舍弃物品的真正理由,并不在于物品本身“可以用和不能用”,你要根据“自己”和“现在”这两个轴心来判断,这个物品是“有用”,还是“没用”。
对“现在的自己”而言,需要、适合、舒适的物品,就留下。
对“现在的自己”而言,不需要、不适合、不舒适的物品,就舍弃。
何为“断”?
小A的例子,常常发生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但这种库存起来的东西,如果是在公司,那就是“滞销的陈货=借款”。因此,购物的基本概念,应该立足在“东西用完了再买”之上。
文章提到,要限制物品的数量,采用“七、五、一”法则。
“七”,指壁橱、橱柜、抽屉等“看不见的收纳”,其合适的容量为七成,剩下的三成空间空出来,作为物品进出的通道。
“五”,指附有玻璃门的餐具柜或是开放式的层架等“看得见的收纳”,要将物品摆放美观上限是要留下五成的空间。
“一”,“要让人看见的收纳”,指将自己的嗜好、喜爱的物品或设计性较高的装饰品所摆设的空间,物品的摆设约占全部空间的一成。
这样一一设定物品收纳陈列的总量限制,就能自然而然地锻炼出你对东西的“挑选能力”。通过尝试改变自己观点,反复地选择、淘汰、挑选出物品才能形成自己的体系。
个人形象
关于如何提升大家都很关心的“个人形象”问题,书中也有详细阐述。比如,平常就使用精心挑选的物品,会让你提升自我评价,也会让你喜欢自己。将房间里的东西,就算一个也好,替换成“珍藏品”。通过这样的方式,从日常生活中就向自己宣告:“我适合使用好东西。”然后,通过使用这些“珍藏品”,在不知不觉中,你和物品就会自然而然地愈发契合。使用高级品时,你将不再感到不自在。而当你感觉到与之协调时,自我形象也会有一定幅度的提升。
你留在身边的东西,一定要是最少量、最适合、最好的。要放弃不舍之心,剔除身边不再合适的东西。一但形成自动机制,你就会自觉开始清理身边和内心的杂物,进而澄清自己的人生,体会前所未有的轻盈。
断,就是让你的生活入口狭窄;舍,就是让你的生活出口宽广;离,就是通过断和舍,来脱离对物品的执着。断舍离的终极目的,是让你的生活充满能量,流动不滞。
断,舍,离,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