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过后的这几个工作日,真是有够忙的,每天都在文山会海中度过。今天又召开全省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暨“三个一律”视频推进会议,市里面各个部门总计约五六十号人参加,会务筹备工作照例由我们办公室来承办,内心虽然有点忐忑,所幸一切顺利,最后圆满结束。回顾这段时间以来,大会加小会各种会议轮番轰炸,都能够做到不出一点纰漏,我们办公室的同志素质还是不错的,也得到了单位领导的肯定。
除了会务工作之外,剩下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拿来拟签文件了,每天少则十七八个,多则二三十个,都要耗费不少的时间。近段时间文件流转还比较顺畅,没有出现推诿扯皮或踢皮球现象。我在想这么多会务和文件制发,有没有这个必要?参加工作也有好多年了,最开始的那些年,哪里有这么多会议和文件呢?那个时候每周最常见的会是“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会议”,利用半天的时间,大家实打实的学,范围较小,态度认真。相比现在这种状况,简直令人感到恍如隔世。
反对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是中央的一贯要求,到了某些地方以后,就有点变调了。“干实事、做实功、求实效”,中央领导的谆谆教诲言犹在耳,放在落实上还是有一定差距啊!当然我也知道地方也有难言的苦衷,现在上级追责、问责的力度都很大,工作没做好就有承担责任的风险。为了规避责任,一些地方难免讲究工作“留痕”,但凡上级有什么工作部署,都会层层召开会议进行传达,制作文件抓好所谓的落实。至于是否打通落实“最后一公里”,工作的成效有没有得到最终体现?则不是自己所愿意去管的了,这也就导致了形式主义的盛行。
落实要“打通最后一公里”,这是做好任何重要工作的关键。所以就有前人说过一句名言“十打纲领抵不过一个行动”,会开的再多文件下发的再多,到最后没有落实到基层,没有落实到行动上,没有看到应该有的效果,那都是等于一个零蛋。文山会海有时候还会起到反作用,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大量的人员把大量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开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会议,制作各种各样长篇累牍的文件,然后又有大量的人来应对和处理这些文件,就没有多少人踏踏实实去干具体的实事了,因为大量的人已经时间不够用、精力不够用。
这种“文山会海”的现象应该彻底改变。建议不要动不动就开大范围的会,开跨部门的会,牵扯到的人力和精力太大了。建议不要动不动就发文件,而且是跨部门去发文件,文件多到不堪重负的时候,下面那些处理文件的人必然是敷衍塞责应付了事。真正管用的文件几个就够了,我个人甚至认为,假如是交通管理业务方面的文件,一个月只要5个就已经足够。文件不在于多,而在于每个文件都能够得到落实。当文件一旦变少了,大家就会有更多的精力把文件认真对待并且精细化落实。
反对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势在必行!文山会海可以休矣!
讯飞语音输入37分钟,全文114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