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讲的是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和群众一道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事。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重点叙述了西门豹破除迷信,将计就计惩罚坏人的事。文章主要运用人物的语言刻画出人物形象,表现了西门豹惩凶除害的决心和大智大勇,让学生受到尊重科学、反对迷信的教育。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这一迷信活动的经过。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彻底扬弃了情节分析。情节分析已为现代教法所不取,但是如何从语言文字角度去教课文,却颇有难度。我以学生的认知特点为纲,自主感悟人物语言为目,正确了解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感知顺序,用一个发散式的探索提问,涵盖全文,组织起科学的教学程序,简单地突破了感悟“语中有话”的难点,然后顺势拓展。这样便从课文中跳出来,站在语文的广度、高度上来把握教学策略,真正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
2.综合训练了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教学中读、写能力得到了主动的发展,例如分段这项目,我把它巧妙地镶嵌在编剧本时场次确定的问题上;把“读——说——读”紧密地反复结合在一起训练。感悟西门豹的话中之话,必得读,而读出其语气,演得逼真又得透过说来暴露思维过程。最后的情趣作文又把听、说、读、写综合起来。这样语文素质得到了整体的发展。
3.充分强化了主体意识。整个教学过程,不管是初读感知,还是深读探究,以及课外延伸时的编(剧本)、当(演员)、演(排练演出)、写(作文)。我都从学生学习的自主、民主性上去思考调动的手段、策略,为学生的各种活动给予施展才智的空间,又为个性差异设计了灵活的可选取性的表现机会。让不同层次学生有较为宽松自由发展的舞台。因此学生主体是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之中,学习兴趣越来越浓,使每一个学生在学课文的过程中真正学语文,在学语文的愉悦中体验心理之满足与自信之快感。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能启发学生从西门豹对巫婆、官绅头子、众官绅说的话中体会将计就计办法之巧妙。还让学生根据板书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话,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不仅仅让学生明白了西门豹是以客气的话为理由惩治恶人,而且还懂得了“将计就计”的真正含义,此环节的设计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本课不足之处也有很多,如课文第一部分的学习不应占用过多的时间,就应在读书之后让学生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用简明的语言说出西门豹了解到的一些状况,这样就能够把精力放在第二部分的学习上。板书设计得有些繁多,就应再简略些,便于学生记忆。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对课题作解释,让学生明白西门是百家姓中的复姓之一,又让学生说说自己还明白哪些复姓。在导入课文时,教师检查了学生的预习状况,发现学生对故事资料很有兴趣。接着让学生透过阅读、思考以及与同学讨论来读懂课文了解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这一迷信活动的经过。然后引导学生看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中巫婆当时的神态,动作,想象巫婆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透过想象,使学生明白西门豹聪明过人,将计就计,不动声色地惩治了邪恶,为老百姓报了仇,出了气.最后按书上所说,这一天,漳河站满了老百姓,设想一下,岸上的人们看了事情的经过会说些什么?请你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对象说一说,然后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