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着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解决部分年轻干部在农村基层“水土不服”问题。在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中,年轻干部既是执笔人,也是画中人。各级组织部门要从思想引导、能力培养、激励关爱上开良方,推动年轻干部真正融入基层、服务基层。
开出“思想引领”良方,祛除年轻干部“信念偏差症”。基层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但有的年轻干部觉得基层是“镀金”的跳板,对基层工作缺乏热情和责任感,工作敷衍了事;有的年轻干部觉得是基础落后、地处偏远等系列艰苦环境的“代名词”,难以适应农村的艰苦条件、落后的基础设施以及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存在“过客”思想,没有做到身入基层、心入基层。各级组织部门要强化对年轻干部思想引领,引导年轻干部牢固树立并践行正确政绩观,摆正工作态度,将用心服务群众视为立身之本、处事之基和为政之要,充分认识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握好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真正放下架子、扛起责任,放下骄傲、踏实做事,放低自己、尊重群众。
开出“能力提升”良方,缓解年轻干部“本领恐慌症”。“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年轻干部初来乍到,对基层工作缺乏经验,对相关业务一知半解,讲话不接地气,干事不讲方法,尤其是急难险重的攻坚任务中,常常面临巨大压力,甚至出现“知识枯竭”“能力不足”,进而导致工作开展起来举步维艰、困难重重,难以获得群众认可。各级组织部门要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培养培育,根据年轻干部的实际需求及时开展业务培训,通过案例分析、实地教学、模拟演练等各种方式,提高年轻干部的能力水平。用好“老带新”“一对一”等措施,按照业务对口、专业成长的原则,选派乡镇领导干部担任导师,对年轻干部进行“传帮带”,通过帮思想、传经验、带业务的方式,助力年轻干部快速成长。
开出“撑腰鼓劲”良方,消除年轻干部“瞻前顾后症”。“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年轻干部“水土不服”现象背后,往往存在考核导向偏差、支持体系薄弱等制度性缺陷,要让年轻干部实心实意扎根基层,应完善基层干部的保障制度,消除干部的后顾之忧,树立起实干实绩的风向标。各级组织部门要完善选拔任用和考核激励机制,把做基层群众工作的积极性、能力水平以及工作效果,作为检验年轻干部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准,对于在农村基层工作表现优秀、业绩突出的年轻干部,在提拔任用、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要完善容错机制保障,对因客观条件变化、技术风险等导致的非原则性失误予以免责,让年轻干部在基层放心去闯、大胆去干。(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委组织部 刘雯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