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昔和当下,究竟何者更加真实?当下所追逐之物,多少并未在既往的生命清单之中?仔细思索我们总会发现,以往和现在,都总有些不可替代之物,我们无法割舍。
那么,记忆究竟作为一个什么样的存在融入了生命的整体之中呢?在我们感叹那个“我”已经“死了”的时候,亦或者在我们坚信当下即是真实的时候。我们究竟以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在审视生命?我们又应该怎样去审视生命呢?
生与死,变与不变,总是交织在一起,有待我们去厘清。也许我们并不需要真正明悟,而这个过程,本身就让人清明。个体越是认识真实的自己,意识到自己的想法,知觉到自己在做、做过和想做的事情,个体的生命就越是沉重,也越是轻松。沉重从来就不是生命的枷锁,我们所厌倦的只是无趣和无止息的争吵,亦即那些在个人看来无意义的事情。
就像我们所自觉肩负起的那些神秘职责一样,我们总是在负重前行。这并不总是好的,可在我看来,那些看似轻松的生命行程,以及那些对自我的放纵行为,总会在未来某个不可直视的深夜和不可名状的梦境中,化为梦魇,将过往否定,进而粉碎。而人避免这般结局的主观努力,便是在自我放逐的路上不要回头,一直朝着死亡的终点走下去,不留余地。堕落与放逐也是一场修行,向上的路也可以是向下的路,反之亦是如此。只要互不打扰,彼此便相安无事。
但二者终究还是不同的。当我们向下看的时候,自我油然而生的崇高感,将生命的意义允以升华,可当我们向上看的时候,所感觉到的只有深深的悔恨和绝望。彼此互相羡慕只是暂时的,心底深处究竟是什么样的情感彼此心知肚明。于是人们便急于找补,通过一些无谓的努力和挣扎,以向他者证明自己生命的价值,亦或者乔装粉饰,以祈求他者和世人的赞颂。可赞歌总是为了高尚的灵魂和作品而创作,而卑贱的根源则来自荒谬的世界底层真实。
真正的前行者无暇炫耀自己的所做所得,因为向上的路只能保持谦卑的躬身。
可你我呢?在这俗世奔走的常人。你我究竟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我们彼此沉默,我们心照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