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孩子的开心其实很简单
朋友的木工作坊开了一段时间了,也一直邀请我们一起过去带孩子进行体验,可是自己要么工作原因不在,要么有其他事情耽误,总之没有成行,儿子的第一个作品是一个人去体验课上做的,当爸爸的竟然没有亲自见证它的诞生,非常遗憾。朋友很细心,给我电话说:“你儿子的作品好了,他很兴奋,但是别的爸妈都陪着孩子,一起见证,他没有,心情难免会失落,你还是和孩子一起来欣赏一下他的成果,合张影也给他一些鼓励”,听后愧疚感顿时爆发,一定要去看儿子的作品。
当我给儿子说,爸爸想去看看你做的东西的时候,他都快要跳起来了,一脸的幸福,一路上边走边跳。进到朋友的木工坊,直接冲到展示架上,指着那架帅气的飞机说:“爸爸,这个是我做的,你看!” 哇塞,我儿子竟然能做出这样的玩意,我嘴巴感觉张得的大大的,给他竖了个大拇指,“这么棒,我都不敢相信,下次咱们一起来做吧”,回家路上问他:“你喜欢做木工吗?要是喜欢,爸爸以后经常带你来做”,他点点头说:“还可以”, 哈哈,我很了解他,在他的嘴中,“还可以”其实就是很喜欢。
知错就改,爸爸这次再也不能食言,必须兑现承诺,必须陪儿子一起做木工,必须见证我们一起的合作和成长。
二. 看似简单,实则蕴藏着太多的教育知识
第一次做木工,对于我这个农村长大的也是首次呀,其实要做什么?怎么做?脑子也是一片空白,更别说指导孩子怎么做了。我一个劲的问儿子:“你想做什么?”,可以想象,对于老爸的问题,儿子也是茫然,看到父子两人的窘境,朋友站出来了,我给你们提供一些参考,你们可以自己决定,按照工作坊的本意,“所有的创意,做什么,如何做都应该由家长和孩子共同制定完成,工作坊老师只是提供场地,工具,材料和必要的指导,这样才能锻炼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尽情的让孩子与父母互动,锻炼沟通能力,增强亲子关系”。
于是翻着几本木工书,看到里面桌子,架子,椅子等,毕竟是第一次做,不能太难,先要建立起兴趣再说,“好吧,我们就做一把小椅子,既简单,也实用”,。
先要考虑形状,做什么样的椅子?朋友拿出不同的椅子的模型,展示在儿子面前说:“椅子的样子,有靠背的,有平的,有四条腿的,也有两个做支撑的......,不同的结构做法也有不同,需要我们在脑子里面先想好”,这个启发很重要,最起码让我们有一个概念,我们选择了要做一个有靠背的小椅子。
儿子和我一起开始了设计,在一张白纸上画草稿,他兴致勃勃的准备大干,我为了让他参与进来说:“你量一下尺寸,给咱们做记录”,于是他找来尺子有模有样的量起了需要做的凳子的高度,并且在纸上歪歪扭扭的记录起来。
朋友的工坊基本上把平常用的一些材料都准备好了,我们所做的就是找合适的木头,根据自己的尺寸进行切割,抛光,组装,听起来流程简单,但其中的原理和要考虑的方面太多了:空间感的建构,结构的合理规划,木料的尺寸精度把控,开孔的位置安排,美观和实用性的考量等等。
三. 开工了
锯木头是最简单,但也是最基础的技能,先要固定木头,不然也无法锯。我记得小时候见到的木匠好像是一个脚压在木头上,另一只手拉着大锯。现在直接用固定夹,方便快捷,但也失去了一些原始的乐趣。
这么粗的木头,儿子要想锯断,还是需要力气的,并且第一次使用大的手锯,不说对儿子了,对我也是蛮有新鲜感的。
只顾自己玩,这哪行呢,要让儿子也玩,那就先父子兵一起上阵吧。
老爸教会了拉锯的技巧,儿子要求自己尝试一下锯木头,好!!!这不就是要我放手吗,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不就是这样吗,我们做父母的先是示范,影响,随后帮助孩子学会独立,到最后孩子彻底独立,最终他也开始了自己的生活,我们所做的就是欣赏。
所有的椅子腿都锯好了,那轮到凳面了,找了一块木板问儿子:“这块木板直接用来做凳面,可以吗?” 他点了点头,我说:“你摸摸,屁股会有什么感觉?”
“有点涩,不光,还有木刺”
“那该怎么办?”
“磨一磨”
“好吧,动手!!!”
朋友熟练的给我们拿出工具箱的砂布,虽然天气并不冷,但好歹也是冬天,不过我们爷俩在屋外干的热火朝天,有图为证。
凳面也磨好了,腿也锯好了,那是不是得组装了?怎么连接呢?有很多方式吗?
朋友:“有螺丝,有传统木榫,有圆木榫...,,鉴于你们第一次尝试,难度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就用圆木榫吧”,原来这门道很多哦,我们的椅子,桌子平常用的很多,可是谁又会仔细去看他们之间是怎么连接的呢?处处留心皆学问,活到干时方知傻,还有救!还有救!还有救!现学现用吧。
下一步就是要进行打孔了,因为涉及到使用电钻,儿子年龄还有点小,就只能由老爸来施工了,怎么手握电钻,男人的力量感骤增呢!
到了尾声,不能只有大人玩呀,不然头重脚轻的感觉,儿子也不舒服,必须一起参与,朋友随即喊了一声:“过来用塑胶锤敲木头”,这可是最爱呀,从小就喜欢敲敲打打,喜欢听响声,这下来劲了,挥舞着锤子咣咣的敲起来。
框架终于好了,我们爷俩的成就感油然而生,感觉我好想比儿子内心还兴奋,估计是童年的时候没有这么玩过,现在陪儿子就当做补课了吧,哈哈。。。
没有什么比通过自己的劳动而获得成果让人欣喜了,看到一起合做的小椅子,儿子一屁股坐上去,感受一下,也许没沙发舒服,没有买现成的精美,但是这种收获的满足无法用这些来比较,也无法用钱来衡量。
四. 爸爸的感叹和唠叨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信息快餐四处横行,大人们的玩具变成了智能砖块,看起来方便快捷,要啥有啥,其实就是一个让你大脑充斥更多垃圾的东西,不知在哪里听过,科技的发达就是要让人的脑袋变笨,这句话不全对,但是也说明一点,我们的思考能力越来越差,动手能力自然也就越来越差,能用计算器的,绝不用脑算;能用电脑记得,绝对不用笔写;能买现成的,绝不想自己做,久而久之,我们固有的能力就开始蜕化了,可想而知,《机器人总动员》里面的人类可能就是我们的未来。
大人有了玩具,而且深深的迷恋这个玩具,孩子们也受影响,玩了起来,于是各种电子玩具充斥了这个时代,且不说这种玩具对我们孩子的身体影响,其潜在的内容隐患,对我们的孩子造成的精神毒害可能更可怕!
你玩你的,我玩我的,面对着面,也许心里的距离越来越远,好多大人名曰陪孩子,其实自己低着头晃动着指头在那里娱乐着自己。
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自己明显感觉到时间的飞逝,之前还一直粘着我们,现在已经慢慢的独立,陪伴孩子的时间其实对我来说并不多,而且在需要陪伴的年龄没有足够的陪伴,以后想陪伴可能只会是自己不断的臆想而已。不想错过,也不想再错,孩子,我能给你也许就是陪伴,然后看着你慢慢的“走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