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振兴发展重点任务重大工程项目“双过半”
2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发布会,介绍卫生健康进展成效有关情况。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副司长欧阳波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欧阳波介绍了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总体情况,目前,国家中医药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建立了跨部门工作机制,中央资金投入近130亿元,推动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项目基本实现“双过半”。
一是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增至4万余个。二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稳步推进。建设46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遴选发布50个中医治疗优势病种、52个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100项适宜技术和100个疗效独特的中药品种。《中华医藏》首批“养生卷”74种图书正式出版,标志着中医古籍编撰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三是中医药特色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培养50名岐黄学者、500名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100名青年岐黄学者、35个中医药创新团队,建设321个高水平中医重点学科。四是中医药影响力和传播力明显提升。《中国中医药大会》、“智慧之光”中医药文化展览等中医药文化精品广受社会关注,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达22.56%,国际传统医学临床实验注册平台成功获认世界卫生组织一级注册机构,中医药在国际社会赢得广泛赞誉。
两年来,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在中医药管理体系、服务模式、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对此,欧阳波介绍了七省市的成效和经验。上海在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建设、人才培养、临床协作等方面放大中西医协同效应。浙江以“中医处方一件事”改革为切入口,制定处方、饮片、病例数字化标准体系,建立中医药诊疗大数据库。广东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在推进规则、制度衔接和融合发展方面取得成效。湖南优化中医药制剂审批,对中医药传统基质调配成外用膏药、鲜药榨汁、按方委托制药等实行备案制管理。山东创新开展中医优势病种付费收费方式,中医日间病房试点改革,实现患者得实惠、医院医保得效益。江西实施“科技+中医药”联合立项,支持中医药关键问题研究。四川开展产业集聚融合发展行动,推动中药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据初步测算,2023年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量12.8亿人次,出院人数为4148.6万。”欧阳波表示,国家中医药局以实现人人就近享受高质量中医药服务为目标,持续推进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优质中医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
一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动14个中医医院纳入国家医学中心创建单位,布局建设27个中医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持续推进62个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和138个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二是优化中医药服务供给。遴选1000个左右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和500个左右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确定31个中医康复中心建设单位,加强中医医院儿科和老年病科建设。三是规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发布10项中医养生服务标准和20个中医治未病干预指南,推进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开设中医类临床科室。四是增强中医药服务可及性。支持440个县级中医医院建设“两专科一中心”,推进三级医院对口帮扶699个县级中医医院,23个省份实现基层中医馆全覆盖。
内容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记者:张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