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天践行·第七周战报 🔥 山高万仞,只登一步
一、完善1todoS中宗旨,愿景和长期目标和八大关注
第一步:明确人生宗旨
核心问题:如何将医疗管理专业与健身热情结合,创造独特价值?
宗旨💎:“通过科学健康管理,提升医护群体与公众的生命质量”
为什么:①作为医院管理者,深刻理解医护人员的健康隐患(如熬夜、高压)。
②健身爱好者的实践经验可转化为解决方案。
第二步:定义愿景(10年蓝图)
愿景💎:“成为医疗健康领域的健身倡导者,推动全国100家医院建立员工健康管理体系,并孵化面向公众的科学健身品牌。”
具象化场景:
你主导的“医护健康计划”被卫健委推广,你同时是医疗健身领域的KOL。
个人状态:体能保持在巅峰,出书《医生也需要健身》。
第三步:长期目标(3-10年)
💎领域 3年目标 5年目标 10年目标
健康 体脂率15%,完成半马 完成全马 成为“50岁年龄组健身模特”
事业(医疗) 在本院试点“医护健身小组” 推动本市5家医院落地健康管理计划 全国100家医院合作
事业(健身) 考取ACE教练认证,运营医疗健身自媒体 出版《医生健身指南》,线下工作坊 创立“白大褂健身”品牌(课程+设备)
学习 学习运动康复课程 攻读公共卫生硕士(健康管理方向) 建立医护健康数据库
第四步:八大关注优先级与行动
必做3项(与宗旨强相关)
健康:1.每天22:55睡觉
2. 每天5:55起床
3.按照训迹App三分化训练计划完成力量训练
4.有氧运动≥30分钟
用运动手表监测心率、恢复时间,数据驱动调整计划(工具智能化)。
事业(医疗):
流程化:将“医护健康计划”拆解为:
1. 调研本院员工健康痛点 → 2. 设计12周课程(抗压+体态矫正) → 3. 试点小组(10人)→ 4. 数据对比(病假率、满意度)→ 5. 汇报院领导推广
工具化:用钉钉/飞书搭建健康打卡流程,自动化统计参与率。
事业(健身):
重复化:每周发布2篇“医疗健身”科普(小红书/公众号),固定选题会流程。
案例:首期内容选题→《值班后如何快速恢复体能》《手术医生的腰背保护训练》。
选做5项(平衡其他领域)
家庭:周末家庭“运动日”(骑行/徒步),绑定亲子关系与健康习惯。
学习:每月精读1本运动科学书籍,笔记分享至团队。
财富:健身副业收入占比逐步提升至20%(5年内)。
社交:只参加医疗健康/健身相关社群(如“医生跑团”)。
效能:用时间块法(如番茄钟)隔离行政事务与创意工作。
第五步:验证与迭代工具
健康领域:
工具:苹果手表监测睡眠与恢复状态,结合血检数据(每季度)。
反馈:若连续3周恢复得分<70%,调整训练强度。
事业领域:
试点验证:医护小组的“病假率下降”数据是否≥15%?若否,优化课程。
自媒体反馈:选题点击率>5%的内容方向加倍投入。
淘汰机制:
每年评估:若某目标(如“社交”)对宗旨无贡献,直接删除(例:退出普通饭局群)。
关键差异点:医疗管理者的健身成就路径
优势整合:
用医院管理经验设计“可落地的健康流程”,而不仅是个人健身。
医疗背书提升健身内容的专业可信度(vs普通教练)。
风险控制:
主业(医院)与副业(健身)时间分配:固定每天12:00-14:30、19:00-20:30为健身事业块,绝不占用医疗会议时间。
一句话心法:
“用管理医院的严谨管理健身事业,用健身的热情反哺医疗创新。”
二、一周践行收获总结
1️⃣健康
①完成6次力量训练+7次有氧训练(每次>25分钟),2节游泳私教课;
② 体脂率下降1%😊😊😊
2️⃣家庭
①老爸腿被摩托车撞伤,陪老爸能看病;
②陪儿子参加了AICE一级考试;陪女儿挑选新的运动鞋。
3️⃣事业
①组织核心制度联合督导检查,制定《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落实情况监测指标(2025年版)》落实方案;
②参加第八期杏林大讲堂北大医院原院长刘玉村《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
4️⃣财富
个税退税成功,哇塞,居然不是纳税人啊!每年交的税都退回来了。
5️⃣成长
帆书APP听书1本(《松弛感》)
6️⃣休闲 !!!游泳算吗?
7️⃣社交
乘坐电梯3次碰到医院院长,向上社交正当时。
8️⃣效能
用1todos进行梦想管理实践。
😇本周可提升的地方(或问题)
做梦想管理时才想到如何让工作和爱好结合在一起,之前二者未关联到一起。
泡沫轴放松上周未执行到位
🐸下周三只大青蛙(目标):
1.雕刻S型项目推进实施
2.制作梦想版
3.私教课、测体脂
🎁锦囊@梦想 知识回顾:从渴望到实现的系统化路径
1. 梦想的本质
梦想是强烈的渴望与潜意识动力,推动人类创造奇迹(如飞机发明)。
核心:将梦想视为成功的原动力,赋予行动以意义。
2. 梦想落地的四化法则
① 重要重复化
聚焦关键:用二八法则锁定20%核心目标(如健康、事业、学习),持续投入。
刻意练习:通过反馈(3F原则:Focus, Feedback, Fix)重复精进,如科比的每日千次投篮。
习惯养成:将目标转化为日常习惯(如90天践行计划)。
② 重复流程化
拆解项目:用PNAS法则(Project→Next Action→Activity→Sequence)将目标分解为可执行的步骤。
明确顺序:区分任务的先后与并行关系,形成标准化流程(如“第一步→第二步”)。
③ 流程工具化
工具赋能:用显性工具(如清单、APP)固化抽象思维,提升效率。
案例:运动手表记录数据、睡眠APP优化作息。
④ 工具智能化
数据驱动:利用智能工具(如AI、数据分析)动态调整计划,实现科学迭代。
3. 梦想规划框架
蓝图思维:区分“拼图”(无规划)与“航行”(有目标),设定清晰蓝图。
关注矩阵:平衡8大领域(健康、家人、事业、学习、社交、旅行、财富、效能),优先1-3项关键任务(K相关),其余为卓越选项。
公式化:资源分配权重(R = E₁×T₁ + E₂×T₂ + …),聚焦核心时间(T1-T3)。
4. 核心心法
重复≠机械:是“刻意练习+反馈”的闭环(如科比模式)。
工具≠束缚:是思维的显性化和效率杠杆。
智能化≠依赖:是数据辅助决策,保持人性化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