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30很多人感觉自己的记忆力不如原来了,但我们总不难发现身边还有另一个反面的情况,过了30之后随着经验的丰富,还有一些人混的风生水起,记忆力也变好了很多。
两种观点都能为愿意相信它的人提供支持,而事实是我们想把自己变成哪种?我自诩为终身学习者,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践行者,自然是想要突破自己的局限,提升自己的记忆力啦。
关于记忆力的认知,近几年的研究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理论支持。我们的记忆分为三种:机械记忆、逻辑记忆和图像记忆。没有哪种是唯一最优的记忆方式,只有与记忆对象相匹配的记忆方法才是好方法。
一般,机械记忆简单重复即可,在初学知识的阶段,这种方法能为我们提供充分的思考原材料,可以想象为盖房子的砖头。逻辑记忆,就是要清楚记忆的对象结构组成,和他们之间的顺序关系,有一定的抽象性,就像是盖房子的框架和房梁。图像记忆,就像我们通过眼睛拍了一张照片或者短视频,在脑海中通过画面回顾来回忆细节,就像是你对房子里的装修和布置的设计图。
其实学生学习的难点就在于把很多抽象的概念、性质首先“记”在脑海里,这一步做得好接下来才是融会贯通和应用。也就是首先要解决把知识搬进脑海中,有些知识背景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和经历,这部分要理解和记忆比较容易,因为切身感受的东西较容易“挂”到我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之中。真正的挑战是那些离我们的生活较远,对实际生存没有太多影响的知识。就比如说,政治中提到的“商品的价格由其价值决定”,似乎记不住也不理解这句话并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而高中生的学习面对的大量知识都是这样的例子,数学作为对现实世界的高度抽象,就更是如此了。
我们都推崇“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可没有体感哪来理解,比如说:谁能够从一个卵细胞分裂开始,就体会出我们的细胞分裂呈现的是指数级增长的呢?学习上,我们面对的更普遍的情况是“先记忆再慢慢理解”,所以首要任务是记忆。而记忆如果只有机械记忆,那学习也就毫无乐趣可言了。把知识变的更有趣味的方式就是把机械记忆、逻辑记忆和图像记忆都融合到学习和教学之中,让这个过程变得有趣起来,学习也就会多一些好玩的意味。
对学习内容进行“物化图显”编码是记忆很重要的一步,可以根据学习概念的“音形义”把内容转化为具体而熟悉的东西,再把东西放在一副图像中显示出来,或者是放在一个短视频中凸显出来。“音形义”顾名思义就是发音、形状、意义三个方面,也可以看作记忆编码的三个常用渠道。比如说: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商品”可以根据音想成“扇品”,可以是扇子,“价格”根据意义想成商店买扇子上挂着的价格标签,就表示价格,“价值”可以想成是“夹着的纸”。
最终我将“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这个学习内容,“物化图显”编码为,去商店买扇子(商品),标签写着多少钱(的价格),打开扇面,便宜和贵由扇夹的纸(由价值)好坏决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