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标是一个点
今天的课程结束后,我的第一感觉是,我是不是走错教室了,明明是拿着《高效执行力》的课件,怎么听了一天的‘目标’?这确实有点反直觉,目标的确很重要,但是在执行力的维度里面,它最多只是一个点。
2.第一性原理的思考
今天和一些同学课后沟通中,给了我很多启发,大家谈了很多关于执行力的想法,但是大家有一个共识,执行力的问题,主要是人的问题,造成执行难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人是最重要的一环,解决了人的问题,执行就解决了一大半。其中,不仅有基层员工问题,而且高中层人员都负有相当的责任,尤其是企业中层更是执行的关键环节。因此,要提高企业的执行力,从人这方面着手,就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提升中层主管的执行技能为中心,同时要以高层的战略明确和基层的实施推动为基本点。
高层:战略不清是执行不力的源头
中层:角色错位成了执行的肠梗塞
基层:态度不好导致执行无法落实
要想打造企业系统的执行力,就需要采取三管齐下的措施,高层把把战略落实为目标,对关键环节进行监督;中层把目标分解到计划和措施,变单打独斗为团队作战;基层把措施贯彻到行动上,通过转变态度来转变行为。
3.点、线、面的框架
在执行力这个大的框架里面,人就好比分布在公司个个角落的点,要把每一个点的力量发挥出来,我们就需要用运营流程这条线把每一个点进行链接,然后把他放到战略规划这个面里面去,最终完成点、线、面的框架。执行的三大核心流程:人员的选育流程、战略制定流程、运营实施流程,执行力是需要深入企业文化,注入员工血液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
4.抛开老师的观点,挖掘他的逻辑和态度。
我们不是要学牛人的观点,而是要学他们的方法和态度,在老师的身上我读到了以下几点。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在达利欧的《原则》中提到了一点,可信度加权决策,这里面有两个逻辑,第一个逻辑是专家的意见不可全信,第二个逻辑是专家的意见可以获得更大的权重。
教练式提问--问题是学习的起点,牵引我们思考,我们的大部分学习都是在自己提出的问题牵引之下,在对问题无法完美解答所形成的焦虑和不安的鞭策之下进行的,对问题的好奇,对答案的渴望,是我们在知识海洋中求知的最大动力。宁向东在他的课程中讲到,做咨询的最重要的两个能力一是画图(把思想用图形进行展示),二是提问。
重复做对的事--时间的朋友里面有一个最深刻的公式,成功=套路+不断重复
5.学习的目的是认识自己的无知
毕业这么多年了,为什么还要加入商学院的学习?大部分的同学回答都是‘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今天有一个同学的话语,引起了我的反思,他说,‘你们都在撒谎,成年人的学习一定是有目的性的,你们如果不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发展,那你就不应该坐在这里,我学习的目的说白了,就是想追求更大的理想,不成功便成仁’,非常豪壮的表达,也一针见血,虽然带点偏执,可是又那么扣人心弦,我不赞同,但是我也无法掩饰我对他这段话的喜爱,立刻鼓掌。
喜欢他的是,直爽的性格,不赞同他的是,我对学习的理解确实和他有所不同,学习的目的是认识自己的无知,而不是认为自己懂了别人不懂,就占了上风,知道自己不知道,是认识自己的起点。人只能够“爱好智慧”,在这一生中努力“认识自己”,并且“行事不要过度”。换言之,人生是从无知走向有知的过程,苏格拉底承认自己无知,也因而成为西方哲学家的典型。